小广场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的新去处
墙绘装点着村庄
近日,在仁和街道渔公桥村蒋家湾组,几位村民正带着自家孩子到小广场上散步。三个孩子骑着小车在小广场上嬉闹玩耍,大人们则在健身点内一边锻炼一边聊着家常,享受着美丽乡村带来的“福利”。
“健身点这里原来是两间小房子,旁边乱堆乱放的杂物有很多,小房子拆掉后新建了健身点,道路也铺成了柏油路,方便了大家出行。现在蒋家湾大变样了,变得越来越好了。”村民蒋爱南说。
记者了解到,小广场和健身点原本是几户人家重新选址造房后遗留的小房子,自渔公桥村成功申报美丽乡村精品村创建村以来,原户主主动让出近500方的宅基地。拆后土地如何有效利用,才能提高村民幸福生活指数?村里经过讨论后,将这几间不雅建筑和残留垃圾全部清理,并新建起了健身点和小广场。“小广场不仅可供村民们茶余饭后休闲娱乐,还可用作临时停车场,为村民们提供方便。”渔公桥村委会主任陈新华介绍,拆后利用改变了原先杂乱的环境,老百姓居住的环境优美了,幸福感也增强了。
渔公桥村的拆后利用只是仁和街道“无违建街道”创建过程中的一个缩影。仁和街道拆违办主任黄以奎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拆出发展新空间,改出美丽新家园,街道防违控违办以违法建筑“五个必拆”为原则,“六大专项”为抓手,以全域美丽为主线,突出“一户多宅”“两路两侧”“低散乱”等相关违建整治重点,不断推进拆违工作,较好地完成年度工作目标。据统计,截至去年12月,已完成处置违建2476宗,涉及面积55.32平方米,超额完成年度拆除任务的190.6%,为2019年成功创建“无违建街道”打下坚实基础。
围绕“应拆尽拆,以拆促整”的工作思路,仁和街道在去年初以违法建筑“五个必拆”为标准重启违建排摸工作,逐项逐类开展核实调查,理清拆除重点,主要包括“一户多宅”“两路两侧”“特色产业”等多种违建类型。
以“美丽乡村”“四好农村路”“低散乱”等专项整治工作为契机,街道按照定时定量定区域的“三定法则”,对整治任务进行细化分类,将存量违建清单下达至街道各村社,并签订年度任务“责任状”。各村社开展工作计划倒排、有序推进,并按照“每日看进度、每月看通报”的工作节奏,营造比学赶超氛围,提高拆违成效。
此外,街道还构建了防违控违体系,让“无违建”成为一种常态化管理。根据新增违建“零增长”的底线要求,形成街道防违控违队员、村社网格长、专职网格员组成的多重巡查交叉机制,各司其职、信息互通,重点加强农户辅房改建和农村私人建房的管控,全方位、多层次织牢防控网络。
“拆违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希望通过拆后利用,给予老百姓更多生活空间,享受到仁和的美丽风景。”黄以奎说,街道将围绕创建“无违建”街道的目标,提早谋划、提前行动,以“一把尺子丈量到底、一个标准执行到底、一个政策贯彻到底”的态度,进一步深化拆违工作向纵深推进,助力美丽仁和建设。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