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安吉:山乡处处淌金银

发布时间:2018-04-26 08:51:49 来源:安吉新闻 记者 吴静

环境好不好,看山水!经济好不好,也能看山水!

  苕溪见证

  ——经济与生态曲线同向而行

  春风又绿江南岸。西苕溪上,一艘艘集装箱船从上港码头出发,满载着绿色家居产品,驶向上海外高桥码头和洋山港,登上干线船发往全世界。经过“五水共治”、清水入湖及码头整治等工程,这条安吉的母亲河愈发清澈。2020年,长申湖航道升级后,货物通过能力将提高15%至20%,“黄金水道”将愈发繁荣,更具风情。

  清水润两岸,勾勒出独具风情的水乡曲线。

  因地势偏低,梅溪镇荆湾村曾十年九涝。这些年,“清水入湖”项目应急段工程建成,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小城镇环境整治等工作相继开展。没了水患之痛,荆湾面貌焕然一新。村里顺势而为,将水田连片、旱地成片,建成了滨湖景观带、夜商街,项目纷至沓来。总投资8600余万元的“溪上桃园”项目启动建设,借助荆湾的滨水资源、田园风光和错落农房,打造集休闲采摘、观光科普、餐饮住宿、文化创意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好环境才有好的发展机会。”村党总支书记张利民对此深有体会。

  西苕溪蜿蜒,滋润了梅溪、溪龙、递铺的绵延茶山。“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去年,安吉白茶为全县农民人均增收6000多元。可这些年里,17万亩的种植面积却一直没有增加。2014年,安吉提出“退茶还林”“退茶还耕”,仅去年就拔除违规种植的茶苗13000多亩。

  任何产业都不能固步自封,安吉人在白茶发展已经做了诸多尝试。上月,宋茗白茶投入3.6亿元建设的茶博园一期开园了。园区不仅含有千亩白茶精品园,还建有度假酒店、影视基地、博物馆,越来越长的产业链条,实现了一二三产联动。

  关于发展,安吉人并非一直如此的气定神闲。对于绿色发展,也并非一蹴而就。这里曾只争朝夕地追赶工业化,但随即遭到了“重击”。要环境还是要发展?安吉彷徨过,动摇过,迷惘过。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第二次来到安吉调研。在余村的会议室,村干部在汇报关停三座矿山和一座水泥厂时,流露出一丝不舍。习近平谆谆告诫道,既然要“生态立县”,总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要以环境为代价,去推动经济增长,因为这样的增长不是发展。

  一席话坚定了决心。安吉人意识到,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历史的发展并不限于一条直线,他们要探索的是一条超越传统工业文明的发展之路,在“发展”和“保护”的两难中,更好地“有所为”,坚决地“有所不为”。

  十余年来,安吉历届领导班子对“坚持生态立县、突出工业强县、加快开放兴县”三大战略始终坚守不渝,严格守住一条高压线:污染项目不进来,进来项目不污染,真正做到了绿色产业“兴起来”,群众腰包“鼓起来”。从2005年到2017年,安吉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幅达到12.4%,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从7034元增长到27904元,超过全省平均值2948元,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曲线保持着同向而行、同步而进。

  以退为进

  ——绿色发展创造新增长极

  这些年来,安吉大地处处可见“以退为进”景象。历年的工业经济政策中,环保始终有着一锤定音的否决权。高悬的环保利剑,与“低小散”行业整治有机结合,与环保项目实施有机结合,为生态工业筑起绿色屏障。2017年,我县否决劝退不合符产业政策、高污染项目38个,还关停整治天子湖区块膨润土企业70家。

  天荒坪曾一度是安吉工业重镇,家庭工业发达,环境压力不小。这些年,该镇每年确立一个专项整治主题,竹拉丝、竹筷子、竹凉席、烟尘,去年和今年还持续推动违建企业规范整治,鼓励企业“退二进三”。西鹤村里,郑璋关掉了年产值上千万元的凉席厂,转而办起民宿。他希望用自己的行动带动村里更多的凉席厂、拉丝厂转型。

  为护好水源,杭垓镇上演了一出“退经还封”的“连续剧”。这些年,该镇陆续封山育林、禁药限肥,出台《生态环境保护考核办法》。如今,逾万亩曾为百姓增收作出重大贡献的板栗林杂草丛生,该镇在林间种下珍贵彩色林木,建起千亩梅园。生态原乡,靠着一个“原”字,引来了观光客。

  “以退为进”的智慧,让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为之赞叹。他说,“余村的实践告诉了我们,保护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增长能同时实现。”“为环境所做的每一份努力,都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丰厚的回报”是如此喜人:仅2017年,安吉就新引进项目99个,其中,“大好高”项目42个,总投资超百亿元的娃哈哈国际科创小镇、100亿元的海游天地度假城、50亿元的养生堂智能生活科技园、4.6亿美元的敏实集团安吉总部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签约或落地。

  在广袤乡村,随着“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深入推进,安吉把农民增收、集体经济壮大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美丽环境源源不断转化为美丽经济。

  环境好、生态美,上墅乡刘家塘成了沪杭游客的“梦里老家”。每到周末,穿梭在竹林,徘徊在水库边,挖笋、抓鸡、垂钓、涂鸦……每个人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村民就势办起了民宿和农家乐。村民吴云家的民宿开业3个月,营业额超过了10万元。据初步统计,2亿元工商资本主动找上门。如今,仅围绕在水库的休闲旅游项目就有环湖度假酒店、慢时光度假酒店、艺术山谷度假酒店和田中园等,村集体资产壮大到7000万元左右。

  以高家堂、双一、横山坞、鲁家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示范村,以溪龙白茶园等为代表的休闲农业园区,以山川老树林等为代表的精品主题农庄和民宿不断涌现,全域景区雏形初显。2017年,安吉农村接待游客数量达2200万人次、总收入达280亿元。“资源变资产、资本,美丽环境才能流水不腐、持续美丽。”当地村干部们说。

  穿行在安吉,看到的是一个纤尘不染的生态世界,一个纯净雅致的绿色之都,一个生机盎然的活力之地。十多年前,习近平在安吉余村调研时曾说:“从安吉的名字,我想到和谐社会的建设,我想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我想到经济发展的转变。”如今,这已在安吉化作现实。

标签:安吉;吴静;环境;以退为进;生态责任编辑:陈秋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