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原创 正文

衢州:书写“两山”实践“衢州”样本

发布时间:2019-07-04 16:04:27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钱华良 通讯员 郑菁菁 朱智翔

  编者按:近日,生态环境部同意浙江生态省建设试点通过验收。为全面展现浙江省生态省建设成效,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特推出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专栏,深入展示浙江省11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5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生态文明建设典型经验。

  浙江在线7月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钱华良 通讯员 郑菁菁 朱智翔)地处浙江西部、钱塘江源头的浙江省衢州市,南接福建、西邻江西、北连安徽,素有“四省通衢”之称,是全国九个生态良好地区之一、浙江省的重要生态屏障。

柯城区庙源溪鲶鱼湾 衢州市生态环境局提供.jpg

柯城区庙源溪鲶鱼湾 (衢州市生态环境局提供)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先后8次到衢州视察调研指导工作,反复强调生态的重要性,明确指出“生态是衢州最大的比较优势,最响亮的品牌。要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优势,依靠‘绿水青山’求得‘金山银山’。”

  十多年来,衢州矢志不渝沿着总书记当年指引的方向,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持续实施“八八战略”,确立建设“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目标,着力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中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衢州特色的“两山”实践之路。

  一以贯之 深入践行“两山”理念

  “黛色参天,百里青山负郭;波光入户,一江碧水穿城。自然景观,常惹游子之梦;历史风貌,每醉远客之心……”一篇《开化国家公园赋》道不尽衢州开化县无限风华。

  这里有望不尽的绵延青山,流不绝的碧波清水,森林覆盖率达80.7%,出境水常年保持在I~Ⅱ类水质;这里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天然氧吧”,PM2.5浓度均值为26微克/立方米,县域负氧离子含量年平均值在3770个左右。

  曾经偏安浙西一隅的开化,如何实现从“欠发达”到“绿富美”的蝶变?这一切都能从生态文明建设中找到答案。

  从1997年率先提出“生态立县”战略,到2003年全国第一个实施《生态县建设总体规划》;从2013年提出建设国家公园、打造“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升级版,到实现“国家级生态乡镇”的全覆盖、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开化的生态越来越优、发展越来越好、百姓获得感越来越强、美誉度越来越高。

  开化的“蝶变”,是开化生态文明建设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生动体现,也是衢州一以贯之推进“两山”实践的缩影。

  这些年来,衢州久久为功,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一手抓生态保护,一手抓转型升级,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生态资本转化为发展资本,让绿色成为发展过程中最耀眼、最动人的底色。

柯城区石梁溪 周进摄.jpg

柯城区石梁溪 周进摄

  如今,衢州正以大花园建设为统领,以“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绿色金改试验区为支撑,突出城乡融合、市域一体,推进生态保护、产业创新、改革赋能,全力建设全域大花园,打造自然的花园、成长的花园、心灵的花园,彰显生态环境之美、产业绿色之美、人文韵味之美、生活幸福之美和创新活力之美,努力为美丽浙江、美丽中国多做贡献。

  生态保护 夯实“两山”实践绿色本底

  仲夏时节,走进衢州江山市耕读村,绿树掩映,水果挂满枝头,游客穿梭其中。“这样的场景,要在从前可想都不敢想。”眼前的景色,让村民深有感触。以前,耕读村人称“水泥村”,因为水泥厂多,工艺水平又低,村里的烟囱日夜浓烟滚滚,空中粉尘弥漫,自家种的菜叶子上总有一层灰,怎么也洗不掉。水泥厂被整顿关停后,村里的植物仿佛也洗去了“灰”,吸引游客年均10余万人,从卖水泥开始转向卖风景了。

  和江山耕读村经历类似,常山三衢山脚下的灰埠镇路里坑村也曾是远近闻名的“石灰村”,在当地人的印象中,路里坑村是灰蒙蒙的一片,听得最多的是开矿爆破声。为了绿水青山,常山决定放弃有上百年历史的“一黑一白”——石煤、石灰产业,关停89孔石灰立窑、170条钙加工生产线,废弃矿山变身“三衢石林”,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

  耕读村关停水泥厂,里坑村关停石灰立窑,其实生态一直以来都是衢州最大的优势和区域核心竞争力。衢州始终坚持夯实生态本底,把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作为推进“两山”实践的重要基础。

衢州信安湖 许军摄.jpg

衢州信安湖 许军摄

  2003年,衢州就拉开了生态市建设的大幕,重点构建全国同类地区最先进的生态空间格局、最完善的生态保护网络、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对环保、能耗不达标的项目一律拒之门外,“十二五”以来否决不符合产业导向和环保政策的项目400多个,总投资200多亿元。近几年,衢州全市域、全领域、全方位开展“治气攻坚战”“治水长效战”和“治土持久战”,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劣V类水质断面、消除黑河臭河垃圾河、禁止河道采砂、生猪和水产生态环保养殖“四个全市域”。

  规划在前、保护优先、综合治理的模式下,生态环境标杆地成了衢州的代名词——2018年,全市出境水水质继续保持Ⅱ类以上;PM2.5浓度降幅全省第一,空气质量在全国169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17位,首次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如今,这个城市的森林覆盖率常年保持在71.5%以上,先后荣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省首个两山实践示范区等称号。保护青山绿水,衢州实至名归。

  产业创新 为“两山”转化打开通道

  就在上个月,衢江区正式入选省级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并获得2019年—2022年试点资金8000万元。这样的试点区,全省只有10个。

  为何选择衢江区作为试点?衢江区曾连续获得“五水共治”大禹鼎,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成效显著,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已连续两年达到Ⅰ类水质标准。另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更是走在全省前列,以万亩水田著称的富里乡村有机更新模式被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

  其实,早在2018年,衢州的钱塘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就成功入选全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成为浙江省首个取得该项试点资格的项目,将获得中央财政至少10亿元专项补助支持。试点方案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人工治理为辅”的方针,努力探索出一条既促进经济发展、又确保生态环境安全的保护修复路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保护修复模式。

衢州西区大草原 许军摄.jpg

衢州西区大草原 许军摄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无疑会让市民生活的环境变得更美好。而杭衢高铁等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使衢州成为重要的高铁枢纽城市。以高铁小镇、教育小镇、医养小镇等“北斗七星小镇”为核心,以一批幸福产业标杆性项目为龙头,带动了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目前,衢州已成功举办中国滑水巡回大奖赛、龙游国际汽车拉力赛等重大赛事,柯城大荫山入选国家首批体育特色小镇。

  如今,衢州正着力推进核心圈层、高铁新城、南孔古城“三城记”建设,有力提升了城市功能和品位。同时,把乡村大花园作为乡村振兴和“两山”理念落地的重要载体,通过农房体系建设和农村风貌提升,乡村“沉睡的资源”被唤醒,转化为发展的资本。2018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745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32亿元。

  在“两山”转化的特色实践道路上,运动柯城、康养衢江、龙游天下、绵绣江山、慢城常山、生态开化等县域特色品牌已然形成。随着“国际花园城市”桂冠的落定,衢州努力成为长三角、全国乃至全世界后花园的目标,指日可待。

  改革赋能 为“两山”实践提供不竭动力

  作为浙江省“两山”实践示范区,绿色经济、绿色发展是衢州肩负的使命。

  针对全市产业结构偏重,重化工业占比接近70%左右的现状,衢州大力实施腾笼换鸟,开展污染企业整治、落后产能淘汰、僵尸企业出清三大攻坚战,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淘汰落后产能,累计关停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企业600多家,淘汰落后生产线1000多条。同时,大力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成功入选首批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创建名单。

  通过一系列的整治转型举措,全市累计盘活各类存量用地1.58万亩,腾出用能空间100万吨标煤以上,转型升级实现从量变到质变,2018年衢州十大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1,丰富了“绿色GDP”的内涵。

衢州信安湖一角 舒成通摄.jpg

衢州信安湖一角 舒成通摄

  自从2017年成功获批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衢州便建立了绿色标准评价体系和要素优先保障供给机制,积极引导金融资本向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倾斜。同时逐步构建由“智慧环保、智慧安监、智慧治水、智慧基层治理”等组成的智慧生态监管体系,实现水气固废全领域、交接断面全流域、重点单位全过程、24小时全天候实时的预警监控。

  如今,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新浪潮,衢州正加快迈入数字经济智慧产业新蓝海。随着阿里巴巴、深兰科技、网易严选等一批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军企业的引进,一个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山海协作新架构已经形成。2018 年,衢州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45.7亿元,增长13.4%,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形成了大数据驱动实体经济转型的衢州样板。

  众人瞩目的成绩背后,是强有力的保障体系。衢州市委、市政府专门组建了“两山”实践工作专班,实行集中办公,同时组建了大项目统筹办、大财政金融办、大监管服务办、大建设调度办等“四大办”,把“两山”实践工作列入对县(市、区)和部门的综合考核,有效激发了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性,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更为“两山”实践提供了不竭动力。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不再是美好的愿景,而是衢州转型发展的真实写照。

  通过探索富有特色的“两山”实践道路,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15年超过全省平均增幅,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五年保持15%以上。根据省民调中心公布的测评结果,2018年衢州市全年“五水共治”群众满意度居全省首位;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全省第二,比2017年提升两位。

  如今,衢州人正以“南孔圣地、衢州有礼”为城市品牌,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抓好“垃圾革命”“厕所革命”,全面推进城乡垃圾分类,将“两山”实践融入到了一点一滴的日常生活中。

  绿色生活方式,或许本就是“两山”的应有之义。

标签:衢州;生态保护;实践;花园;生态环境;创新基地;生态文明责任编辑:孙璐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图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