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6月17日讯(通讯员 孙许萍)2019年,该街道以“三个标准化”建设为主抓手,全力打造“机制固化、流程明晰、多方联动、成果可见”的垃圾分类“仓前方案”。全年生活垃圾量实现减量15.11%,易腐垃圾处置能力从2018年的4吨/日提升至2019年的20吨/日;全年易腐垃圾分类处理5093.8吨,日均每户分类出易腐垃圾量0.97公斤,超过区考核指标94%;屡次荣登区级月度考核红榜,成功创建3个区级垃圾分类示范村社,10个区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4个杭州市垃圾分类示范小区。2020年,该街道计划将易腐垃圾处置能力提升至30吨/日,争创省级垃圾分类示范街道,实现辖区村社、小区、机关示范创建全覆盖。
一、多措并举,建设小区物业标准化机制。一是专班引领。形成街道主要领导牵头,班子成员分片包干的垃圾分类专班专职工作机制。通过组团联村社深入一线工作,采取联村垃圾分类“随查随访”、问题清单式化解等方法,快速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难处,争取小区垃圾分类的民意“最大公约数”。二是常态督导。组建“小区物业+志愿者”的垃圾分类督导员队伍。志愿者队伍在投放点上指导居民投放,做到“检查在点位、督导在点位、宣传在点位”;物业人员每隔一小时小区巡查一次,不定时指导,协调解决相关问题,确保垃圾分类“事事有回应”,建立良好的分类氛围。三是奖惩并举。充分发挥社区领头雁的作用,突出“红黑榜”考核机制强化垃圾分类工作;压实街道物业总公司的垃圾分类管理责任,实行物业经理“一对多”整体推进机制。通过分类管理,有效解决垃圾分类过程中各个小区的个性化、差异化问题,提升垃圾分类成效。
二、多元融合,建设垃圾清运回收标准化体系。一是探索数字化垃圾分类系统。推行“互联网+垃圾分类”,用大数据精细化分析管理每个村社住宅小区,考核清运单位。全线升级垃圾清运GPS定位系统、中转站地磅系统以及新增车载称重系统,为街道垃圾分类工作提供动态监测和分析研判,为决策做好信息支持。二是创新垃圾分类“音乐线”。2019年10月,首条沿街商铺垃圾分类数字化“音乐线”在仓前启用,用智能黑科技实现了全街80多户商户撤桶。商户完成垃圾清倒后,第一时间在“云平台”大屏幕上显现相关数据,并依据垃圾分类质量,划分商户“红榜单”或“黑名单”,实现商户的垃圾分类质量、重量“双重”实时监测。2020年,街道将对主要沿街商铺实现数字化“音乐线”全覆盖,逐步实行商户垃圾处置收费。三是完善虎哥回收体系。加快虎哥2.0版本试点推进,打造“互联网+物联网”模式,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大件上门收运和小件自行投放站点的全过程智慧管理。目前两个虎哥站点用房已经装修完毕,计划6月初投入启用。
三、多头并进,建设标准化垃圾中转站。一是处理力“转型升级”。积极开展中转站转型升级,始终将环保意识贯穿垃圾中转站建设。在专门垃圾桶集中清洗区配置高压水枪,进行封闭式操作;提升废气处置设备,对易腐垃圾处置车间、垃圾桶清洗区域,设置废气排放口,进一步实现除味净化。投入220万元实现中转站废水设备整体优化,由专业物业团队管理,全面提升中转站内部环境,减少对周边群众生活影响。二是中转站“华丽转身”。对农村小区按照视频监控、量化称重、防雨防水、污水收集、分类存放、专人监管“六个方面”要求提升垃圾中转站,验收通过的给予一次性补助30万元,对专管人员按照每年3万予以补助。目前,群众反映较多的垃圾乱堆放、污水横溢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6个建制村已陆续完成垃圾中转站的提升改造。三是集置点“内外兼修”。对小区集置点制定“自主申报、政府补助、原址改建”等措施,并完成10个小区集置点的提升改造,实现污水纳管、消毒除臭设施完备、制度健全、信息公开,打消居民顾虑,彻底解决小区无垃圾集置点、垃圾桶露天堆放、占道堆放的城市管理顽疾。2020年,街道拟对各个小区24个定时投放点进行提升改造,通过增加宣传氛围、增设清洗设施,提升居民投放体验感。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