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市打赢蓝天保卫战领导小组综合协调办公室督查专员以“不打招呼、随机踩点”的方式,对全市各施工工地展开扬尘污染防治督查工作。经督查发现,当前我市部分建筑、交通施工工地仍存在扬尘污染现象,且并未完全遵守施工现场扬尘防治“7个100%”的规定。
从这份喜忧参半的督查结果中不难看出,只有动真格、出重拳,盯得再紧一些、抓得再准一点,才能让扬尘不再“四处飞舞”,让“绍兴蓝”永驻。
绍兴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关口,大小工地众多,只要“动土”,项目建设过程中就不可避免会出现扬尘问题。可以说,这几年我市在扬尘治理上,各种制度不断完善,多种措施不断深化,专项治理也是接二连三,但具体实施、执行效果离老百姓满意还有距离。一方面,扬尘治理部门多而杂,执法手段较为单一,再加上以罚代管的习惯做法,使得治理工作成为向空气中打出的重拳一样,虽然强劲有力,却无着力点;另一方面,一些施工单位基于利益考量和工期进度,冒着被罚款的风险“顶风作案”,甚至“破罐子破摔”。
不可否认,扬尘污染存在着瞬间性、分散性、随机性等特点,而且扬尘治理容易反弹,这就要求我们在治理工作上不能靠一时之举,必须把“天天都是治理日”贯穿始终。最根本的,还得以铁的手腕依法治尘。从法律层面看,大气污染防治法是整治大气污染的法律,新环保法的“按日计罚”不可谓不严,《绍兴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也呼之欲出,关键要拿出法治姿态,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地开出法治的药方,确保扬尘治理全方位、广覆盖、无死角。建设工地和单位如果不依法落实治尘措施,无论有多大规模、多少税收,都会被列入建设单位资质“黑名单”,影响银行贷款、招投标资格等,进而影响经营行为的方方面面,这种“伤筋动骨”的惩治怎会不让其“长点记性”?
置身于“互联网+”的年代里,扬尘污染并不难管难治,归根结底要敢于较真,除了政府职能部门运用法治治理思维外,更应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采用法律手段“人人敢打”:该举报、投诉的,就不忍气吞声;能搜集证据的,就多一点“随手拍”……人人不退让、敢维权,这样久久为功,扬尘又怎能飘起来呢?
一言以蔽之,治理扬尘污染,绍兴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只要把治的工作严起来、管的方式活起来,积小胜为大胜,就一定能打赢这场攻坚战,让绍兴天蓝气清成为新常态!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