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推行退竹还林重现天目秀色

发布时间:2018-10-16 06:35:05 来源:浙江在线 通讯员 李军

浙江在线10月16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李军)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省乃至全国生态保护的高地。保护区所在的天目山镇森林覆盖率达88.4%,生态是这里的特色、优势和出路所在。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地推广竹园高效覆盖技术提高经济效益,在保护区外进行了大面积的砍林种雷竹行动,竹笋产业一度成为当地支柱产业,致富一方百姓。但我在调研中发现,因雷竹生长的周期性特点和种植区域的不合理,全镇3万余亩雷竹园已开始退化荒废,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下滑严重。如何进一步厚植天目山镇的生态优势,更好地实现绿山青水向金山银山转换?通过进村入户走访、“围炉夜话”、民情恳谈会等形式,我与广大林农、村干部、林业专家及林业工作者进行座谈交流,寻找症结与对策。

存在问题。一是经济效益下滑。全镇每年的竹笋产量从最高的4.5万吨下降到目前的2.8万吨左右;年产值从最高的1.5亿元下降到现在的0.9亿元左右;竹笋加工企业也由最多时的46家减少到目前的20家,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经济收入产生了较大影响。二是景观效益下降。全镇主要道路沿线约1.5万亩竹林退化,直接导致沿线山体景观杂乱。有游客说,“保护区内满山都是大树,深秋时节层林尽染美不胜收,而保护区外周边山体的林相跟保护区内形成了强烈反差”。三是生态效益缺失。当地80多岁的老师傅说,现在河里一下雨就发洪水,连续晴几天又没水喝了。后院水电站1986年全年发电量为160万千瓦时,后来发展竹子产业后,每年发电量减少近50万千瓦时,发展竹林产业对水土保持产生很大影响。四是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现从事林业生产的劳动力中95%以上都是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而“农二代”们多数不愿回乡,农村劳动力年龄结构的改变必然会带来林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对策与实践。一要确定目标。对已经退化的竹林实施退竹还林,退竹还阔,把山林慢慢恢复到以前大树参天、山高林茂的样子。二要科学规划。退竹怎么退?是整片还是分片实施?补种什么树?需要进行科学规划和论证后再分步实施。三要立说立行。抢抓时间实施退竹还林,早种早争取树木的生长季。

在今年上半年的植树时节,我们边调研边实践,镇村两级迅速行动,启动了“推行退竹还林,发展彩色森林,助力乡村振兴”的林相改造“天目重秀工程”。省林业厅领导和专家、共青团浙江省委的机关干部、临安区各部门党员干部、浙江农林大学的规划专家以及临安的企业家们都纷纷前来参加,通过部门联村结对、乡贤群众筹资出力、社会人士认养、林农认种,掀起了天目山林相改造的高潮。仅在今年上半年的植树季,全镇就已完成造林1200余亩,种植各类彩色珍贵树种树苗8.7万余株。

调研启示。“天目重秀工程”受到群众与各界的一致好评,给我们基层干部以诸多启示:一是在情感上要强化宗旨意识。只有扎扎实实开展调研,走进群众发现问题、问计于民寻求对策、根植群众汲取力量,我们的工作才有不竭的动力。二是在目标上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植树造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根据树林的生长规律,五年十年是看不到成绩的,要有耐心等上三五十年,接续发力、久久为功,最终才能形成春天花繁、夏天俊秀、秋天斑斓、冬天葱绿的山林景观。三是在方法上要借势借力整合力量。利用生态修复、村落景区、两路两侧等多项政策,整合资源、推动工作。要争取上级、发动下级、动员群众,上下同欲推动工作。利用生态公益林管理、山林经营权流转、生态补偿和市场运营等机制,把流转、种植、管护、分享等环节的管理模式、工作目标进行统一考虑,用活机制推动工作。


标签:天目山;保护区;森林覆盖率;生态保护;景观责任编辑:陈婷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