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野猫纷纷来校园,有人爱猫,有人怕猫,名校遇尴尬事:

人猫之间能否和谐共处?

发布时间:2018-10-10 07:14:56 来源:衢州日报 记者 吕涵 通讯员 范少杰 刘惠震 李海俊

  10月8日,国庆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午后,衢州二中政教处主任童雨滋起身活动筋骨,目光所及,一只老猫正在秋阳下同步舒展身体,它的身边则是四处攀爬的小猫。它们是二中校园里最生动活泼的生灵,眼下,却有些棘手。

  “老师,有个问题,您有没有想过,野猫这样一代一代繁殖下去,最后达到二中的环境承载极限,我们再将它们赶走,只剩下几只雄猫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前不久,化名“绿林东怡”的同学在来信中直言不讳提到。

  被喵星人爱上的学校

  衢州二中多猫,一路上,树林里、草丛间、围墙上、石桌前,甚至在教室和老师的讲桌上,不乏野猫的身影。

  “最有名气的当属‘博文猫’了,它的右眼与耳朵都有花纹遍布,背上黄纹分布不多,整条尾巴都是黄色。因常在博文楼出没,大家便叫它博文猫。”衢州二中2018届毕业生小钱忆及高中时光,笑意盈盈,“记得在图书馆专心写作业之时,一只猫从你脚边大摇大摆走过,时而‘喵’两声似提醒我们休息。而走出图书馆,那只猫,正慵懒地躺在车顶呼呼大睡。后来也会学着学长学姐的样子,用纸折了盒子,倒了猫粮,看着它们进食。”

  “夏困苦夜短,梦好怨蝉鸣。衢州二中校园里日子最好的莫过于它——博文猫,高三学子从它身上学得淡定从容,雍容闲适。”2016年,某位老师在朋友圈发布消息,下面的评论说:“新板凳它先用。寒暑假它最难过,都瘦了。”

  2017年底,博文猫主题明信片在二中校园内正式发布,这套明信片由衢州二中生涯规划指导中心、博雅文创社联合发行。一张张明信片上,以各种姿态的博文猫诠释着“猫言猫语”。

  “现年约10岁的博文猫,相当于人类中年逾古稀的长者。原本偶然走进这座校园,最终留在校园,对学生、老师充满信任。它与爬山虎、白鹭一并成为二中学子们难忘的记忆。”童雨滋介绍,一代代二中学子间,还流传着《爱猫手册》,告诉新生在校园里遇见猫时,可以投食,但不要凑近打扰。

  “博文猫从来没有一个真正的主人,但全校师生都是它的朋友。”生涯规划指导中心负责人周旭荣介绍,当博雅文创社计划推出第一个校园文创产品时,学生们立刻想到了博文猫。

  一封辩证思考的来信

  二中人好猫,各路野猫纷至沓来。黄的、白的、黑的、花的,各式花色都有,校园里好不热闹,却也滋生了矛盾。

  今年4月,童雨滋收到“绿林东怡”的来信, 信中提到,一只灰猫在同学宿舍生小猫的事情。“把那个寝室弄得乱七八糟……猫妈妈把小猫藏在寝室的柜子里,这个寝室的同学都很怕猫……几天前,把小猫送人了,我和我的朋友得知后,觉得非常气愤和难过,因为我们实在无法接受猫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分离。”

  “绿林东怡”在信中明确指出,在她周围,有一些人不喜欢猫,觉得日益增多的野猫影响了正常学习和生活。她作为一个爱猫人,看到、听到这些,联想到这些猫未来的处境,心也绞成一团。

  “这一两年间,经常有班主任在微信群里发布消息,我们学生的寝室里发现一窝小猫崽,怎么办?跑到学生的床上去生小猫了,怎么办?很头疼,这也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童雨滋联想到,实际上,野猫问题和灰鹭问题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每年灰鹭飞来校园的时候,地上一片一片的鸟屎,不少学生会“中奖”,而离树丛较近的宿舍楼,则有些吵。“当时,为解决鹭鸟问题,有人提出建议,用高压水枪把它们的巢冲掉就好,可我们没有这么做。”

  寻求更为和谐的共处之道

  BBC纪录片《大猫》中,孟买是全球花豹分布最集中的地方,一到夜深人静,花豹就会从周边的森林里潜入城市,在早期,经常出现花豹攻击人的事件。从1990年至2013年,在孟买大概有176人受到花豹的袭击。

  森林及野生动物保护组织成员克里斯那·提瓦里致力于相关知识的普及,他开创了一个教育计划,教人们如何与花豹一起生活,听起来特别大胆,但却收效不错。人们愿意接纳这种猫科动物,并愿意为它腾出空间,花豹和人类的冲突明显减少。

  童雨滋认识到,人与动物的生存空间必然会出现重叠部分,在这个重叠空间,如何和谐相处,对于孩子们是至关重要的一课。保护自然,人人有责。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非简单的爱护便了事。

  “就以猫的问题为例,学校里爱猫者居多,怕猫的也不在少数。你能否做到,我不喜欢猫,可我能包容它的存在。我爱猫,但不会侵犯到其他不喜欢猫的同学。我们一再提倡,不要在生活区和学习区喂猫,可以在专供给鹭鸟、野猫、松鼠等小动物活动的小树林和草丛喂,尽可能维护双方的公共空间。”童雨滋回复“绿林东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理性的因素非常重要。人作为主体,一味呵护自然,本质上还是把人放在高高在上的地位,而没有把人与自然放在对等的地位。无论是人与动物、人与自然,还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相处的关键是掌握清楚“度在哪里”。

  童雨滋深知,达到相对和谐,已是万幸,完全没有一点冲突,是不可能的,这是一个需要持续探索的过程。“况且,二中只是整个大社会的一个小组成分子,并不是说我们做好了,就相安无事了。”

标签:衢州;校园责任编辑:仲瑶卿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