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箭岭村的“零污染”逆袭 探寻一座村庄的美丽试验

发布时间:2018-08-29 07:15:41 来源:宁波日报 记者 王珏 通讯员 赵伊丽 毛节常

  志愿者在制作环保酵素。(毛节常 王珏 摄)

  图为村垃圾分类点。(王珏 摄)

  环保集市现场。(毛节常 王珏 摄)

  天台山余脉下,横山水库源头处,有一座美丽质朴的村庄——奉化大堰镇箭岭村。

  昨天,恰逢村里每月一次的环保集市。村民们或扛着蛇皮袋或推着小车,带着平日收集的垃圾陆续来到村办公大楼,环保志愿者忙着分拣、称重,往日宁静的小山村热闹了起来。

  垃圾分类处理、酵素促环保、环境零污染……这些听起来“高大上”的词语竟然正在一个小山村逐渐变为现实。花小钱办大事,在历时近一年的“零污染村庄”试验中,300多位村民共创清洁乡村,共绘美好生活画卷,不仅让世代居住的家园甩掉脏乱差的帽子,更扫除了人们心头的隔阂,找到了家的归属感。

  垃圾围村, 小山村发起“零污染村庄”试验

  乡野小道平整干净,穿村溪流清澈见底。在箭岭村,家家门口放着四五个垃圾桶,分别盛放着易拉罐、香烟壳、蔬菜瓜果皮等,只要是环保集市上收集的,村民都会攒起来。村党支部书记王建国自豪地说:“以前随手扔,现在随手分,垃圾分类处理已成为村民的生活习惯。”

  几年前,箭岭村还是另一番光景。村庄紧邻宁波大水缸——横山水库,属于生态环境敏感区,但一直被垃圾困扰。

  “村里在册人口1400余名,目前只有300多名年纪较大的村民长期居住。看似人不多,垃圾却不少,每天清运车都装满一车,多的时候垃圾上吨。”王建国说,由于村民对垃圾分类一窍不通,废旧衣物、农药瓶、菜梗、树枝、烂果等一股脑儿扔进了垃圾桶。农药瓶、包装袋随意丢弃,对流入水库的箭岭溪造成了污染;大量垃圾随意丢弃在路边空地,不仅影响村子的整洁美观,也容易引发邻里之间的矛盾,镇村干部为垃圾问题头疼不已。

  去年11月,69岁的环保达人刘安芬来到村委会,表示愿意个人出资10万元,帮助打造“零污染村庄”,这与村委会主任刘旭辉的心思不谋而合。刘安芬退休后一直住在奉化城区,偶尔回到老家箭岭,看到山清水秀的小山村被垃圾所困而感到心痛。

  刘安芬对于餐厨垃圾的循环利用颇有心得。先前,她和刘旭辉一起参加了国际酵博会,决定通过推广垃圾分类和环保酵素,“以垃圾治垃圾”,在村里进行“零污染”试验。

  “零污染村庄”概念起源于日本,近来许多国内公益组织引进试验,它的核心理念是实现农村生产、生活垃圾的合理利用,消灭感官污染,以乡村环境的美化改善社群关系。“农村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占一半以上,我们可采取不同工艺,科学处理后做成肥料还山还田。”刘安芬说,“打造‘零污染村庄’要做三项工作,垃圾分类、塑料制品减量、餐厨垃圾利用,对小山村来说,不会太难。”

  转变观念,村民随手扔变随手分

  打造“零污染村庄”,首先要让村民学会怎样分垃圾,改掉随手倒垃圾的旧习。全村划分为14个区域,村干部、党员做示范,以小组为单位指导村民实际操作。刘安芬和10多位志愿者,挨家挨户给村民示范用餐厨垃圾制作有机肥、酵素。村里还为每户家庭购置了一套垃圾桶,分“蓝、绿、红”三色,分别用来装餐后垃圾、餐前垃圾和其他垃圾,这样分类更为精细。

  “村民日常产生的垃圾主要来自餐饮。餐前垃圾比如新鲜菜梗、菜叶用来发酵做酵素,剩菜剩饭则可以用来堆肥做有机肥。”刘安芬解释,其他垃圾通过二次分类,分成瓶罐、包装袋(盒)以及烟蒂、电池、玻璃等14类,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

  为了让村民深度参与垃圾分类,积分制环保集市应运而生。

  500克烟蒂换2个积分,60个塑料瓶换1个积分,用这些积分可以兑换牙膏、肥皂等日用品,环保集市成为村民每月期盼的“盛会”。这次,村民王祝娣大妈在集市上换取了3个热水瓶、1双拖鞋,还有一件围裙。她喜滋滋地说:“垃圾换用品,村里干净了,还给自家生活带来便利。”如今,每次环保集市兑换的日用品价值约两三千元。

  环保志愿者王小女告诉笔者,现在从集市回收的农药袋数量大增,“这次回收了约7000只农药袋。村民甚至把邻村山间地头的农药瓶、农药袋都捡了回来。”

  这14大类垃圾经村里统一收集后,能再生利用的,卖给废品回收公司;不能利用的,由垃圾处理公司处理。

  大量的餐前垃圾如今被送进了村里的酵素工作坊。村妇联主席康巧叶每天要去工作坊好多次,义务收集垃圾并制作酵素。截至今年7月底,酵素坊“吃掉”约5吨垃圾,生产出环保酵素有机肥料约15吨,用来种桃肥田。不仅村民减少了购买肥料的开支,村里还省下了近万元的垃圾运输费。

  村试验田里,使用了酵素肥料的水稻长势喜人,不少村民也尝试在自家制作酵素。村民俞甩妙用桃子做了40公斤酵素,“每年桃林里都会产生一批烂果子,现在可以变废为‘肥’了。”

  从点到面,“零污染村庄”模式得到推广

  “打造零污染村是全村的大事,环境好了,受惠的是我们自己。”当初王建国在垃圾分类动员大会上的一句话,如今正变为现实。

  村里一群年逾花甲的大妈自发组成巾帼志愿者团队,义务打扫卫生,制作环保酵素,上门宣传推广垃圾分类做法,并为每个月的环保集市出力。

  63岁的村民王建中在邻村万竹村上班,每逢环保集市开市,他便请假赶回箭岭村做志愿服务工作,搬桌子,运送垃圾,热情高涨。即使出门旅游,老王也会算好行程提前返回,不耽误集市的志愿者工作。“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王建中说,“零污染村庄”的打造,现在成了每位箭岭村村民心里的要紧事。

  在刘安芬的牵线下,村里从宁波请来了环保专家,教授有机肥的生产方法、使用方式等,并组建了微信群。如今,多用有机肥、少用化肥已成为村民的共识。在生活中,用竹篮子、环保袋的村民也越来越多。

  “零污染村庄”建设还成为箭岭村民的情感“融合剂”,让村民找到家的归属感。“大家合力清洁环境,邻里关系更亲密了,口角都少了。村民见到我,都热情地打招呼,拉我去看他们自己做的环保酵素。”刘安芬说。

  “零污染”试验融入了村庄建设的每一个角落,村民以家庭为单位,参与热情越燃越旺。村庄容貌焕然一新,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正为越来越多村民喜爱。

  “如今,来村里参观的人络绎不绝。甚至还有一些外地的,也专门赶来探访‘零污染村庄’模式。”王建国说。据了解,大堰镇还将张家村、万三村、谢界山村、马站村列为试点村,推广箭岭村垃圾分类模式。目前这4个村已落实垃圾桶、堆肥场地等先期工作,准备全面推广垃圾分类。

标签:酵素;环保;垃圾;村民;垃圾分类责任编辑:仲瑶卿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