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道场:治理养殖尾水重塑“水晶宫”

发布时间:2018-08-18 09:35:33 来源:湖州日报 记者 郑嵇平

  吴兴区道场乡红里山村村民董炳法养了10多年河虾,如今换了身份当起了村里火羊其一带近300亩虾塘的“塘长”。这几天,作为管理员的他忙着查看养殖户们清塘、晒塘工作,而每日维护渔业养殖尾水治理系统成了老董的必修课。

  在该村波光粼粼的虾塘地里,冒出了一片花草丛生的湿地,美人蕉、生态浮岛等“净水明星”在一个个功能池中或池旁出现。当地农办副主任顾永强告诉记者,这是今年该乡建成的首个渔业养殖尾水治理示范点,虾塘的养殖尾水经过生态渠道、沉淀池、过滤坝、曝气池、生物净化池、湿地洁水池等多道环节,实现达标排放。“今年,我们把渔业养殖尾水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倒逼传统水产养殖产业转型升级,谋求高质量发展。同时又为南郊的乡村振兴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乡党委书记王宝龙说。今年以来,该乡已完成治理3253亩,超额完成全年任务,为全面打赢尾水治理攻坚战开好局、起好步。

  51岁的该乡施家桥村村民章国新是一位资深水产养殖户,在15年的青虾养殖生涯中,还是第一次遇到给虾塘盖“卫生间”。这几天,就在老章的虾塘隔壁,一处尾水治理系统正在加紧建设,看着一包包过滤石材投入功能池中,老章笑着说:“以前养虾确实担心排出去的水会出事,现在没有后顾之忧了。”

  事实上,道场在该项治理中做到了既精准施策又谋求长远。当地探索建立了“塘长制”,开展责任包干、治理比拼,并针对养殖品种和地形地势差异,制定“一场一策、一塘一策”,以点带面扎实有序推进渔业养殖尾水治理。

  同时,当地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将连片打造美丽渔场,农旅结合发展渔业。为了保障治理常态长效,该乡建立三级管理平台,陆续在尾水排放终端安装24小时影像监控设施,并实行“532”运营费用保障机制,确保管理落到实处。“我们这一带的水环境好了,虾的名堂也就能更大。脏兮兮的地方产的东西,谁愿意买?”红里山虾农王新杰说,他承包了70亩水塘搞养殖,随着养殖尾水治理在当地推进,越来越多虾农开始琢磨起“怎样养好虾”的问题,开始谋求长远发展。

标签:水治理;养殖户;渔业养殖尾;山村村民;道场乡责任编辑:仲瑶卿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