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浙江开化:水清鱼肥生态美

发布时间:2018-03-28 07:19:16 来源:新华社 记者 何玲玲 吴帅帅

  以一口石砌的方塘为基台,一幢老宅就在水塘上修建。铺上木楼板,人起居于上,鱼嬉戏在下。初春,走进浙江开化县的山村古居,老百姓将“水至清则无鱼”的古谚反其道而行。

  “在开化何田乡等地,老百姓养殖清水鱼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何田乡党委书记张月桥介绍说。这样的古宅看似没有多少特色,但推门而入却别有洞天。小小的天井之下,有一口五米见方的水塘。几把青葱的黑麦草,10多尾草鱼居于这座古宅的中心。“如同把自然集纳进一个小小的居室。”

  开化县位于浙江省西部,浙江的母亲河钱塘江发源于此。行走在养鱼农家集中的何田乡田畈村,穿行而过的燕溪清澈见底。

  据开化县志记载,古法活水养鱼,引进溪涧山泉,投放草鱼于鱼池中进行养殖。用流水坑塘养出的清水鱼背部溜黑、鳃色红艳,其肉细腻鲜嫩而有弹性,且无塘泥腥味,成为鱼中上品。

  “这种古法养鱼离不开开化优质的水源。有过一阵,村里不时有人上山偷偷盗伐。”田畈村党支部书记邹善庆说,当时,村民称自己的生活是“吃饭靠养猪、穿衣靠砍树。”

  从1998年起,开化县重新调整自身发展定位,提出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如今的一尾清水鱼背后是开化20载自上而下的环保行动和生态自觉。

  “方塘一鉴开,源头活水来。”现在,何田乡村民家门口,或拿石头垒起或用篱笆分隔,每家每户门前都有一两口生机勃勃的鱼塘。十几尾草鱼,一两尾红鲤,几乎所有鱼塘都是这样的规模,加上正在盛开的桃花,自成一道风景。

  “虽然鱼在我们村是老百姓的生计来源,但大家都不会为了自家利益过度养殖,因为弄糟了水质,就是砸了大家的饭碗。鱼染病了,村民们也都是用点姜片混合野草药治疗,绝对不用化学药剂。”张月桥说。

  目前何田乡有2100多口鱼塘,这里出产的清水鱼价格是普通养殖草鱼的3倍。“如果直接在我们家做清水鱼宴,价格还要贵上一倍。”村民汪大伯笑着说。他回忆过去何田还有在门板上贴鱼尾的习俗,谁家鱼尾越多象征越富有。“现在好环境就是大家共同的财富。”

  “现在这么好的生态还给我们带来了额外收入,谁还舍得再污染一滴水,再砍一棵树?”邹善庆说。

  数据显示,作为钱江源的开化县2017年Ⅰ、Ⅱ类出境水占比99.2%,其中全年Ⅰ类水达102天;全县80.3%的面积作为生态保护空间。另有252平方公里的土地已被批复建设国家公园试点地。

标签:开化县;何田乡;方塘;水塘;老百姓责任编辑:仲瑶卿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