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天虽寒监测不松懈

顶着严寒凿冰采样 规范操作一丝不苟

发布时间:2018-02-14 09:58:26 来源:中国环境报 记者 周雁凌 董若义

  2月8日,是中国传统民俗节日“小年”。这一天,人们都忙着筹备过年,但有这样一群人,依然奔波于河湖两岸,登攀在悬梯之间。

  当天,记者随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的一支监测小分队,到多个河流断面开展加密采样监测,亲身体验了监测人员的一天。当日上午,一行人自济南市驱车200多公里,赶到渤海湾畔的秦口河下沣闸断面。

  一下车,顿觉寒风凛冽,冰激刺骨。一眼望去,秦口河已完全冰封。队长郑雁带领刘金芝、曹燕燕、何彦超把采样设备搬运到河边。长期从事一线监测工作,郑雁的现场经验十分丰富,“你看这里有很多气泡,这边有空心的夹层,这一片有不少裂纹,这些区域都不安全,凿冰取样的话要尽量避开。”郑雁一边探察,一边对记者说。选好地方后,何彦超抡起冰镐,用力凿出一个十几公分见方的冰洞,不一会儿,就采集了十几瓶样品。曹燕燕在登记表上一一记录下样品监测项目、编号、采样地点和时间等信息。

  随后,又向其中几个样品瓶里加注了固定剂,这才将样品装进箱子里。“因为监测的项目不同,各个样品的贮存方法也不同,有的怕见光,有的怕氧化,直接存放的话会影响数据质量。为此,需要添加各种固定剂,稳定住水质。”郑雁解释说。记者注意到,曹燕燕的衣服袖口有不少小洞。“固定剂都是强酸强碱性的,腐蚀性很强,沾上化纤类的衣服就是一个洞。

  但是固定剂的添加要求又比较严,为避免反应过激,要一滴一滴地添加,难免会淋洒在手上或者衣服上。”加完固定剂,曹燕燕直接在冰洞处洗起了手。“为啥不戴手套呢?”记者问道。“戴着手套触感不明显呀,力度把握不好,加多加少了都会影响样品的质量。”曹燕燕笑着说。河上风大,选址、凿冰、采样、灌装、登记……一会儿工夫,几人都已经冻成了大红脸。记者手脚冰凉,脑袋被风吹得生疼。当完成采样,要把样品、设备搬回车上时,刘金芝和曹燕燕瞬间化身“女汉子”。十几个瓶子装满样品后,箱子明显重了许多。两位姑娘二话不说,抬起来就走,趟冰面,上护坡,毫不含糊。刘金芝告诉记者,搬运器材,凿冰取样,固定剂淋洒在身上,都不算什么,大家习惯了。“我们水室有11个人,其中4个女同志,每个人都身兼数职。任务来了,不管是深更半夜,还是风雪雨雾,都要立即出发,不容耽搁。

  我们另一个女同事,大年初六的预产期,现在还在实验室加班做实验。”刘金芝说。记者了解到,山东省环境监测站水室的监测人员,每个月要对全省17市的百余个国控、省控监测断面完成一次例行性的22项全指标分析,每年采样数量5000余个,出具监测数据数以万计,累计行程逾10万公里。这还不算各种应急、信访、执法检查等临时任务。不过,再苦再累,大家都不抱怨。“我们既是环境质量改善的推动者,也是记录者和见证者。一次次的采样监测,看着断面水质越来越好,河流湖泊越来越清,心里既自豪又满足。”郑雁对记者说。 

标签:采样;监测人员;凿冰;河道;监测;山东省;手套;取样;深更半夜;环境监测中心责任编辑:钱华良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