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既是民生大事,也是关键小事,为了更好的提高源头分类准确率,解决“两定四分”垃圾分类和居民固有生活习惯之间的矛盾,婺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进一步升级“城市红管家”服务队,打造“垃圾分类•红管家”新品牌。
婺城区城镇面积大,老旧小区数量多,城镇范围内约755个住宅小区,其中497个为开放式小区,开放式小区的垃圾分类投放点部分选址选在了小区外,方便周边居民投放,但这也给执法管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针对婺城区垃圾分类投放点位的特点,2021年7月,婺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推出了“垃圾分类•红管家”品牌,充分整合社会公共资源,结合多方力量形成管理合力,运用网格化管理完善治理体系,实现垃圾分类“共管、共治、共享”新格局。
“党建+垃圾分类”打造联巡联管新模式
“垃圾分类•红管家”,突出了“红”的特色、体现了“治”的成效。婺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突破原有的垃圾分类巡查管控体系,牵头组建了一支联巡联管队伍,即“5+N”红管家队伍(“5”是指乡镇(街道)分管干部(垃圾分类)、社区干部、执法人员、网格党员、居民党员;“N”是指物业选派人员、小区业主成员、党员志愿者等),开展轮流巡查劝导,实行自治管理。每天开展巡查劝导不少于3次,每次巡查由1名社区干部、2名执法队员、3名以上党员志愿者组成小分队,对发现的垃圾分类违法违规行为实施教育和劝导,情节严重的,由执法队员进行立案处罚。较好地形成了“党建引领、居民自治、人人参与、共治共享”的多元化垃圾分类治理模式。
服务+垃圾分类,引领全民参与新风尚
婺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以垃圾分类投放点为宣传主阵地,对居民投放的垃圾情况进行督导,耐心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同时,新狮中队在道院塘、骆家塘片区的执法岗亭设立了“垃圾分类·红管家”服务驿站,派驻执法队员进行垃圾分类宣传与指导。此外,区执法局还联合社区干部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培训、入户宣传、签订责任书等形式,将垃圾分类的观念一点一滴渗透到居民的心里,提升垃圾分类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和精准化宣导服务,使“两定四分”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逐渐形成垃圾分类新风尚。
数治+垃圾分类,构建智能管理新体系
从“实时监控、精准执法、协同管理”的理念出发,以打造“监控无死角、管理无盲区、分类全清零”为工作目标。通过整合街道及社区智能监管平台、智慧执法系统等先进技术手段,能够实现全域投放点位高清无死角、违法当事人行动路径全掌握。执法队员在查处垃圾分类案件过程中,将视频资料作为处罚的主要依据,通过查看视频监控等方式,还原现场情况、深挖案件线索,查找确定违法当事人,破解了当前存在执法人员不足、管理时间有盲区、管理范围大等普遍性难题,达到常态化长效管理目标,确保执法监管24小时无空挡、无盲区。截止目前,共有120余起违法投放垃圾的新闻被电子监控纪录,当事人均将受到相应的教育、警告及罚款等行政处罚。
执法+垃圾分类,实施行政执法新规范
垃圾分类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广泛的宣传动员,更离不开强有力的执法保障。2021年5月1日起《浙江省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婺城区执法局宣传贯彻新垃圾分类条例,抓源头重细节,保持垃圾分类各个环节全覆盖检查、全过程处置、常态化执法。同时,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以罚促改,惩教结合。
促进单位、个人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提升垃圾分类参与度。执法队员强化垃圾分类执法检查,及时受理群众投诉举报,对不配合整改、不落实责任的单位和个人,动真格,严执法,坚决进行立案处罚。
“垃圾分类•红管家”切实构建起具有属地特色的垃圾分类新模式,形成了“人人都是代言人、人人都是责任者、人人都是监督员”的氛围,下一步,婺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将进一步健全“垃圾分类•红管家”运行模式,最大限度发挥社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作用,提升婺城区垃圾分类管控水平。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