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正文

海宁市“环浙里”项目助推生活垃圾减量

发布时间: 2023-06-28 11:16:18 来源:

  基本情况

  海宁市自2014年开展垃圾分类工作,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与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要求逐年严格,资源化要求也日益提升,原有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已无法满足新时代垃圾分类工作的要求。为进一步规范垃圾分类资源回收体系,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工作,海宁市于2019年出台了《关于海宁垃圾分类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开展建设全市统一的新型“互联网+”垃圾分类资源回收体系。通过5年不懈努力,规范、整合现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立了新型智慧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两网融合”、覆盖全市统一运营的回收体系——“环浙里”再生资源智能回收体系。

  “环浙里”再生资源智能回收体系采用“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新型回收模式,着力提升再生资源回收效率。围绕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推动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形成,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助力 “无废城市”创建的资源无浪费目标实现。

  主要做法

  “环浙里”再生资源智能回收体系通过在小区内铺设垃圾分类智能回收箱,采用微信小程序扫码投售的方式,针对生活垃圾中纸张、织物、塑料、玻璃等可回收物品类,居民通过手机微信注册,随时随地可查阅附近智能柜点位及智能柜可投递实际情况。居民可直接扫码开箱投售可回收物并直接将投售金额打入微信账号,智能回收柜利用数智化手段,充分挖掘科技潜能,设备自动称重、智能识别、云端共享、实时到账。投递无数量要求,一个起投,一毛起提。随时随地满足居民对可回收物的投售需求,大大提高了居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的参与度与积极性,解决了家庭源可回收物存放难的痛点难点。

  工作思路

  “环浙里”再生资源智能回收体系的思路依托于互联网、大数据和云处理,通过科学技术与硬件支撑,对全市前端设施设备进行优化布局,逐步实现“零接触”的回收理念,根据居民的实际投递习惯精准研判分析,在方便居民投放的同时合理规划可回收物收运路线,有效降低燃油消耗及人力成本,助力我市碳达峰碳中和。作为新型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跳脱传统可回收物收处模式,利用手机端、回收柜终端显示屏等现代设备,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引导居民最好精准投递,提高生活垃圾可回收物的分出率。通过手机端流媒体、信息推送等方式,结合智能柜显示屏实时互动、动画展播等形式,全力营造我市垃圾分类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主要成效

  目前,“环浙里”再生资源智能回收体系已安装智能回收设备208台,覆盖176个小区,注册会员人数达60730人,投递订单达125.6万笔。五年来,垃圾减量约3706.76吨,能源节约5189.46吨,减少碳排放约14011.55吨,节约木材资源约15271.85吨,逐步成为居民绿色生活的好助手,大大提升了全市生活垃圾回收比例。

标签: 回收;再生资源;再生资源回收;生活垃圾;环浙里;海宁市 责任编辑: 庞世豪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