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打赢生活垃圾治理攻坚战、高水平推进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是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思想的实际行动。嘉兴港区深入贯彻落实《嘉兴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结合辖区实际,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城区环境可持续发展,穿针走线抓实“四大板块”,持续推动垃圾分类工作高效优质地开展。
截止目前,嘉兴港区59个小区、108家企业、33家机关单位、12家学校等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资源化利用率、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嘉兴港区信息化监管平台使用率走在全市前列,垃圾分类居民满意度得95.2分,列全市第二。
科学布局规范管理
港区大力推行定时定点清洁屋采用“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模式。截至目前,港区范围内小区投入并使用108座清洁屋,化工园区和船舶码头等已建成企业清洁屋示范点。
清洁屋的使用可以减少垃圾投放点位设置,便于居民集中投放,集中管理,而且清洁屋具有更好的密闭性能,以及加装了空调、灭蝇灯、排风扇等,能有效把控垃圾气味和安全危害,让分类后的垃圾收集、搬运更便捷,改变小区零散投放的脏、乱、差局面。
清洁屋设置投放区、洗手区、宣传区等,并且配备生活垃圾分类劝导员,引导居民把准确分类并在在固定时间段内投放到对应的垃圾分类投口中,加强生活垃圾收集管理,推动生活垃圾精准分类。有利于收运单位科学安排收运时间和频次,便于及时清运,从而提高收运效率,减少在收运过程中二次污染的概率。
因地制宜成效显现
为进一步完善垃圾清理体系,港区针对14个户数少于150户或开放式小区实行了易腐垃圾“小绿桶”模式。每户人家配备的两个小绿桶均张贴有住户信息的二维码,后台可以看见每户家庭产生厨余垃圾的量,如果有居民的数据一直异常,小区的劝导员会直接上门了解情况。采用“小绿桶”模式的小区生活垃圾一天清运两次,在早晚都会有工作人员对“小绿桶”集中消毒清洗,工作人员会将放置在架子上的“小绿桶”进行称重并进行分类评价,再将桶内的垃圾倒出,保证了桶内的垃圾不过夜。
通过“一户一码,两绿一灰”的形式实现居民家庭的易腐垃圾可追踪溯源,让入户宣传更具针对性。
智能试点精准督导
解决社区在垃圾分类工作中人工督导成本高、违规取证难、执法难、整改清理不及时业务数据不准确等管理痛点问题.港区试点引入垃圾分类智能督导员AI,推动垃圾分类信息化平台建设,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形象识别、人机触摸、人工智能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及设备作为支撑,形成的“互联网+”智能垃圾分类终端。
AI智能监控系统,实现了即时提醒,解放了人工督导,还实现了垃圾分类溯源,通过对问题发现、取证、宣教的闭环管理,建立垃圾分类长效化监管机制,不断增强居民对生活垃圾正确分类投放的意识。
统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
嘉兴港区农村已形成生活垃圾清运收运专线,实现了安全化、规范化收运,同时,正在积极探索构建生活垃圾收运全链条体系。以“户收集、村转运、镇处理”为主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以此形成一整套流畅合理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清运”链条,实现了清运的体系化。一是嘉兴港区为了有效解决该农村有害垃圾收集转运存在的问题,按照危险废物处置的相关法规,在全镇农村范围建成了有害垃圾存放点6个,并在这些存放点配备专人专管、专车专运、出入库登记,张贴危险废物标识。农村有害垃圾在收集点储存到一定数量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运输,确保高效合理,实现有害垃圾收运体系闭环运作。二是按照“城乡一体、多规合一”原则,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对接,港区将优化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合理配置农村垃圾收集设施、农村转运设施,形成较为完善的生活垃圾收转运体系并稳定运行,不断提高农村垃圾综合利用水平。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