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正文

乐清垃圾分类宣教基地

发布时间: 2023-05-25 10:51:50 来源:

  乐清市坚持以资源再生、绿色环保、文化传承为理念,依托生活垃圾分类,用“老物件”打造了一座全国罕见的“环卫拾遗民俗馆”,收集陈列了上千件回收再利用的藏品,并通过公益性开放、常态化活动,最大限度地释放该场馆传播“垃圾分类是新时尚”的社会效益。

  释放绿色再生的环保效应

  成立“淘宝人”队伍,建立“鉴宝”微信群,发动环卫工人在旧城改造、新农村建设、垃圾清运一线,及时在其他垃圾中“掏出”有回收价值的“大件垃圾”“装修垃圾”,并拍照上传鉴定。同时,呼吁身边的热心人士,通过捐赠、寄存展示等方式,进一步丰富藏馆“藏品”,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点赞”与支持。

  针对淘来品多有残缺的问题,工作人员坚持朴素的再生利用理念,通过“自学+钻研”,格局对残品进行拼接修复、清洁消毒,让“废品”蝶变为“藏品”,并按照“厨房”“卧室”“客厅”格局进行陈列,同时以生活和艺术充分诠释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

  释放根脉传承的人文效应

  由于“藏品”多为一些“老乐清人”的生活常见品,特别“接地气”,因此,将建馆思路定位在“找寻乐清印迹、留住美丽乡愁”上,通过垃圾分类保留下的“藏品”,不仅为乐清中老年人留住时代记忆、提供暖心服务,为青少年学习城市历史进程,找到有效路径,也为下一代传承根脉文化,留下珍贵见证,垃圾分类分出的“小馆舍”承担起了弘扬地域民俗文化的“大责任”。

  截至目前,已收集有农具、石器、陶制品、木质家具等12个品类藏品2500多件,其中有不少“孤品”“绝品”,如“镇馆之宝”系一张明清时期的围廊式拔步床、2个印有“南饮”的粗瓷大碗等,无不蕴藏着深远的文化传承意义。

  释放垃圾分类的宣教效应

  以民俗馆为依托,三年多来先后开展“资源循环、分类先行”世界地球日等主题活动80余次,接待温州地区教师学生、党员群众、企事业员工、游客等12000余人次。该馆建成当年即被评为首个温州市垃圾分类宣教中心,后又陆续获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党群服务中心众创空间。

  此外,经常性开展“小小环保员”“垃圾分类我先行”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并结合“垃圾分类”闯关赛游戏寓教于乐,将之打造为青少年家校之外的第三课堂,使之成为的宣传垃圾分类重要阵地。

标签: 垃圾分类;文化传承;世界地球日;农村建设;回收 责任编辑: 庞世豪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