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中学创办于2014年,位于丹山脚下、南大河畔,占地72亩,是一所公立性质的初级中学。现有36个行政班,在校学生1500余人,教职员工137人,专任教师112人,是象山县丹西片区目前规模最大的初中,2020年被评为宁波市垃圾分类示范学校,2022年被评选为宁波市垃圾分类典范场所。实验中学是象山县垃圾分类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也是全县教育系统垃圾分类工作的一个缩影。
一名曾经来该校听课的老师在她的朋友圈这样写道:在实验中学听课,中午吃了个橘子,在楼梯口碰到倒垃圾的学生,准备把橘子皮扔进他们的垃圾桶。他们说不行!然后把手伸出来要接我的橘子皮,说:“老师,厨余垃圾不能扔进我们的垃圾桶,但是我可以帮你扔。”为他们的垃圾分类意识点赞!学生的自觉行动才是我们最好的成效!
从建立垃圾分类长效工作机制到建立校园垃圾四分类体系,从完善基础设施到开展宣传教育,该校不断做细做实垃圾分类工作,坚持多渠道、全方位营造,将“垃圾分类文化”融入日常教育教学,让全校师生在专题学习中“转变观念”、在常规考核中“提高认识”、在活动开展中“加深印象”。培养“分类文化”理念,推动形成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学习方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手帕文化,推行厨余垃圾计量称重,推动垃圾分类源头减量。
手帕替纸巾
实验中学为全体师生发放一块手帕,建议师生当手、嘴脏时,尽量不使用餐巾纸,而使用手帕。譬如教师中午就餐时,学校不再提供餐巾纸,而是提倡用手帕代替;在教室范围内,也提倡学生尽量不使用餐巾纸,而是用手帕代替。学校建议手帕可带回家清洗,且学校在每个洗手间都提供了厕纸,不会对如厕的同学造成困恼。几年下来,大大减少了纸巾的使用量,现在“手帕替纸巾,环保我践行”的观念已经深入师生心里,手帕文化成为实验中学独具特色的品牌文化。
小桶装厨余
学校为每个班级配备了一个小小的厨余垃圾桶,提倡学生吃多少打多少,践行光盘行动,尽量不浪费粮食。同时安排了值周班级的学生每餐结束对各个班级的厨余总量进行称量,并进行全校评比,厨余垃圾产生量越少分数越高,优胜班级还能获得水果奖励。这一举措不仅激励学生发扬传统勤俭节约的美德,也是从源头上减少粮食的浪费,源头减量效果显著。同时将垃圾分类融入劳动教育课程,利用食堂厨余垃圾进行堆肥,就地转换成可用资源,为校园内开辟的蔬菜种植基地提供肥料。
几年来,象山县实验中学走在生态教育的最前沿,积极传播绿色理念、教授环保知识、开展生态实践,在源头减量工作上下功夫、创亮点,把“垃圾分类”教育活动做成了学校绿色生态教育的亮丽名片。学校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全校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率达 100%,师生垃圾分类知识知晓率达 100%。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