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正文

建德市三点着力 稳步提升生活垃圾处置能力

发布时间: 2023-04-10 16:09:41 来源:

  为加快完善垃圾分类设施体系,合理布局建设收集点、收集站、中转压缩站等设施,建德市按照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或就近处理等模式,健全收集运输网络,协同推进农村有机生活垃圾、厕所粪污、农业生产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利用。深度强化设施二次环境污染防治能力建设,完善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建德市生活垃圾治理能力建设三点着力,从前、中、末三端稳步提升生活垃圾处置能力。

  全面开展前端投放设施优化

  建德市为提升便民服务水平,优化前端投放体验,投资1356万元对主城区228处“老、破、旧”的垃圾亭和垃圾房进行改造,安装排水、照明、监控、洗手池、卷闸门等设施,完善公示信息上墙;全市223个“定时定点”投放点位已全部安装监控视频,为日常管理、执法取证、问题曝光提供了有力保障,不按时投放、落地垃圾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有序推进中转站改头换面

  推进“两网融合”概念,对下涯、更楼两座中转站进行提升改造,扩建升级为转运中心,满足了易腐垃圾中转和低价值可回收临时堆放的需求。2022年,建德市新增6辆分类运输车辆,并按照《浙江省生活垃圾中转站改造提升技术导则》要求,完成了对溪头、农贸市场、莲花、杨村桥、大洋等五座中转站的改造提升项目,进一步提升“镇转运”能力。溪头中转站是建德市中转站改造提升的重点,除了达到中转站提升改造任务要求外,还增设垃圾车清洗车间,保障垃圾运输车的车身清洁;增建电瓶车充电棚,为音乐收集车的提供便捷充电点;增加城管驿站,给环卫工人作业提供休息环境。最大化地利用中转站周边空间,为生活垃圾的收集、压缩、转运提高效率。

  下步建德市将继续安排相关人员对全市16座中转站进行实地勘察,预计2023年底全部改造完成。按照文件“密闭压缩,除躁除臭,渗滤液合规处理”的要求,对照技术导则进行仔细研判,一场一策,并采取三大方式,做好能力提升工作。“以奖代补”,财政保障提升改造有序推进。将2022年中转站改造提升行动计划纳入对乡镇街道年度考核,对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完成改造的中转站将进行以奖代补补助。“因地制宜”,对标对表制订提升改造计划。在《浙江省中转站提升改造行动计划》文件下发后,建德市组织各乡镇街道负责人开展了文件学习以及技术培训。“空间优化”,打造多功能中转站综合体。

  稳步提升生活垃圾末端处置能力

  建德市环境能源项目及易腐垃圾协同处置项目已于2021年开启商业运行。环境能源项目由建德浦发热电能源有限公司承接并运营,投入运行的公用系统可满足1000t/d的处理量需求,同步投运的易腐垃圾协同处置系统,系统处理能力120t/d,可有效实现建德市域内所有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处置。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也由其负责,项目设计年焚烧生活垃圾16.67万吨,年发电量8350万。垃圾产生的渗滤液出水满足国家回用水标准后全部回用;垃圾焚烧产生约20%左右的炉渣运至综合利用厂用作建筑材料;垃圾焚烧产生约3%的飞灰按照危废管理流程用罐车运送至水泥厂进行无害化协同处置,充分满足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要求。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有序推进梅城、寿昌两座填埋场的生态治理工作,并开展陈腐垃圾开挖焚烧工作。在上级部门和专家的指导下,建德市已开始协同处置一般工业固废,有效缓解了建德市工业企业的固废处置难问题,杜绝了一般工业固废乱倒问题。此外,建德积极创建无废药店单元,实施药店垃圾分类管理处置、过期药品统一定点回收处置,有偿使用可降环保塑料袋等工作规范措施,推进药店垃圾分类工作,目前已创建无废药店25家,完成“无废细胞”建设46个。

  深化“无废”城市建设,提升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水平,是每个城市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环境能源项目及易腐垃圾协同处置项目的稳步运行下,全市16个乡镇(街道)的其他垃圾和易腐垃圾均进行无害化处理,全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无害化处理率均实现100%。

标签: 中转站;建德市;生活垃圾;生态治理;乡镇街道;行动计划 责任编辑: 庞世豪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