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生态智卫”平台
守护碧水蓝天,环保执法是后盾。
为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这些年,杭州生态环保部门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综合惩处力度,违法行为明显减少。
2013年至今,市生态环境局共移送公安机关环境违法案件303件。2021年联合公安机关查办“4·26”特大非法处置废矿物油污染环境窝案,办理移交刑事案件26个、采取刑事强制措施85人,获得了省市领导的批示肯定。
同时,杭州生态环保部门打造了以“环保智管服”为主体的非现场智能化环境执法新体系,让环境执法走新又走心,企业受益、群众有感。
企业健康一“码”了然 全省试点精准打击重大违法行为
绿码无事不扰,黄码黄牌警告,红码重点管控。
2020年,杭州通过企业“环保码”(“环保智管服”前身)的实施,为全省建立健全环境污染问题发现机制,科学精准发现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为健全完善智能环境监管与服务体系先行探索、积累经验。
企业“环保码”实行动态采集、实时更新。企业的在线监控、电力监控、信访投诉、应急管理、行政处罚、排污许可证、环境信用评价等业务数据都将纳入考核,进行动态综合研判,最终形成企业“环保码”。
企业长期保持绿码,能享受“轻微违法行为不处罚”的惠企政策;手持黄码的企业,需抓紧按照问题清单整改,整改完成自动恢复绿码;红码的企业,表明环境问题比较严重,将被列为重点管控对象,提高抽查比例,直至问题整改完成,恢复绿码。
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些年来,他们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努力将更多环保模范企业纳入正面清单管理,做到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同时确保对重大恶意违法行为的精准打击。截至目前,纳入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的企业291家,数量居全省第二。
一地创新 全省共享 创新企业监管服务新模式
不久前,杭州某企业在“环保智管服”应用的精准提醒下,及时排查污水处理系统,发现其中一个曝气风机工作不正常,立即安排维修、及时完成整改,有效规避了超标排放的风险。
杭州市针对生态环境监管对象数量多、企业环境问题发现和整改能力弱、基层环境监管和服务力量不足的痛点难点,创新开发“环保智管服”平台,为企业输出问题清单、自动提醒整改,引导企业自律守法,对服务后仍然发生的环境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智能识别和精准执法,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和监管体系,从源头上减少环境问题,助推企业绿色健康发展。
据悉,2021年6月“环保智管服”场景上线以来,已实现12000家日常监管企业全覆盖,预警企业违法违规行为502次,减少罚款3000万元,提醒企业环境问题75618次,发现并查处环境犯罪案件1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9名。其精准帮扶企业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减排、减负,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得到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生态环境部高度肯定,已作为“一地创新,全省共享”在全省推广使用。迭代升级的《环保E企管——实现高效服务和精准监管双向融合》荣获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优秀应用案例。
项目环评“零费用”“零时限” 改革试点营商新环境
原来,编制环评文件建设的项目,企业除了需花费几千元到数万元委托专业环评机构编制环评文件外,生态环境部门还要履行受理、审查等法定审批程序——从环评文件编制到审批完成,可能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
今年9月1日,《杭州市产业园区“规划环评+项目环评”改革实施方案》正式施行,推行“一免、四减、四保障”改革措施,并在钱塘区杭州医药港开展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改革落地试点。如果符合“一免”改革要求,企业只要填报项目基本信息,经园区管理机构同意后,当天即可完成豁免流程,实现项目环评“零费用”“零时限”。方案施行以来,已有59个建设项目按新改革要求降低环评等级、12个建设项目实现多评集成、1类建设项目(6家企业)实现打捆审批,有效地缩短了环评审批时间、降低了建设单位费用支出。
这些年来,杭州生态环境部门积极把握国家营商环境创新改革试点契机,深入开展“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全市94个改革区域已完成改革,共有1690个项目实施降级,极大地减轻了企业负担。
同时,这些年来,杭州一直强化环评中介管理,在全省率先对环评中介机构和从业人员试点“红、黄、绿”三色赋码管理制度。同步开发“生态智卫”系统环评中介通模块,系统运行以来,已有4家单位被赋红码、19家单位被赋黄码,163个问题实现线上交办。
图片由杭州市生态环境局提供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