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为什么要分?因为生活垃圾不仅会造成水体污染、空气污染、土地污染,还带来安全隐患。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可燃物,在天然堆放过程中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易引起火灾、垃圾爆炸等事故。此外,生活垃圾含有大量微生物,是病菌、病毒、害虫等的滋生地和繁殖地,容易传播疾病,危害健康。
自2021年5月1日《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绍兴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垃圾分类工作部署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积极构建分类“投、收、运、处”及源头减量五大体系,扎实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与治理工作,不断探索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创新举措,持续优化城乡人居环境,取得了良好成效。
为持续高质量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今年7月起,绍兴正式启动深化生活垃圾治理“越分越美”行动,将深入开展源头减量深化、分类投放提质、分类收运整治、分类处置提升、农村垃圾分类攻坚、执法督导亮剑和宣传引导造势等7个系列子行动,以多形式、多方位、多角度的方式推进垃圾分类,让垃圾分类“深入民心”,为绍兴加快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提供有力支撑。
如源头减量深化行动聚焦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包括大型商超、零售书店、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药店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全市建成区农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全面禁止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其余场所规范不可降解塑料袋使用,逐步降低使用比例。全市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编织袋,逐步减少不可降解塑料胶带使用比例。同时,聚焦倡导绿色工作生活方式,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推行“无纸化办公”“光盘行动”等,全市所有餐饮和住宿服务单位不得主动或免费提供一次性用品。
分类投放提质行动,则聚焦提升居民小区、商业街分类质量。全面推行居民小区、商业街“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居民小区按“四有七标配”要求设置“定时定点”投放点,同时设置1个误时投放点,加强误时投放管理。每个“定时定点”投放点在投放时段必须配备督导员,全程指导居民投放,开展分类质量抽检。健全“积分兑换”“红黑榜”机制,引导居民提升分类质量。商业街商户要严格按“易腐垃圾、其他垃圾”两分类,定时投放至分类收集车。同时,全面推行农贸市场、商超、餐饮、酒店等经营场所生活垃圾分类,合理配置四分类桶,尤其是易腐垃圾分类桶。
农村垃圾分类攻坚行动,要求每个自然村至少设置1处四分类投放点,引导农户按照“两分法”分类投放,鼓励先进示范村探索“定时定点”等投放模式。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处置等设施设备建设,迭代升级第一轮资源化站点。绍兴市新建(提升)一批农村生活垃圾中转站、分拣中心、回收网点等,技改提升一批易腐垃圾站点,创建五星级站点。此外,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创新探索,提升数字化赋能管理效率,切实提升分类准确率。在未来乡村、先行村等示范创建村中先行先试,逐步推行农村生活垃圾智能投放、智能巡检、在线监控等应用场景,实现生活垃圾分类人人参与、人人共享。
“到今年底,我们将力争实现全市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100%,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资源化利用率、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农村分类准确村占比保持在60%以上,持续保持全市生活垃圾‘零增长’。”绍兴市垃圾分类办相关负责人说。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