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做好规划、设计和施工等,助力实现“零碳亚运”

绿色理念融入亚运场馆建设全生命周期

发布时间:2022-03-31 10:12:22 来源:杭州日报 通讯员 钱灵洁 江李武 记者 余敏

  绿色,是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的首要办会理念。在亚运筹办过程中,杭州充分发挥亚运场馆类公共机构的示范引领作用,将“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施工”融入亚运场馆建设的全生命周期,努力打造零碳办赛的“杭州样板”。

  具体如何贯彻绿色理念,做好低碳节能呢?我们采访了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

  创新标准规范 建筑与生态和谐共生

  在规划布局亚运场馆时,充分考虑到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需求。

  杭州亚运会场馆建设部工作人员介绍,从单体到区域,从规划到设计、建设,杭州全过程提出了绿色建造的目标与实施路径,制定了绿色场馆标准规范、绿色健康建筑设计导则、场馆室内空气污染控制技术导则等一系列标准。

  2020年7月8日,拱墅运河体育公园荣获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成为浙江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体育场馆类建筑。

  其实,这里本来是城中村改造项目,考虑到区域内河道纵横、绿树成荫,便将其规划确定为公园,后又将亚运会乒乓球和曲棍球场馆融入公园中,让绿色场馆与城市规划有机融合。场馆通过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人工湿地等海绵城市技术的综合运用,合理布局建筑及景观,修复和提升场地生态环境。

  亚运会结束,这里将成为市民健身公园。“场馆中间有一块比赛场地,外面还有一块热身场地,热身场地我们打算做网球或者棒球,场馆内尽可能不要去动这块草皮。”拱墅运河体育公园工作人员说,“人工草皮本身比较稀有和昂贵,我们想最大程度地利用起来,赛后可以做足球场等。”

  同时,在场馆设计过程中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综合场馆所在区域的气候、资源、环境、人文、经济等特点进行科学设计,与周边生态环境相融合,实现场馆与生态的和谐共生。例如,场地自行车馆毗邻千岛湖,以“朝阳鱼跃、千岛明珠”为灵感设计,将场馆融入山水之中。富阳、桐庐等钱塘江流域场馆,也将富春山水等元素充分融合,彰显杭州独特的人文底蕴。

  运用先进技术 场馆建设和使用均节能

  施工阶段是“绿色亚运”理念的集中展现。

  亚运场馆在满足使用功能和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充分考虑节能环保要求,尽可能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的建筑材料,通过对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实现建筑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

  “杭州黄龙体育中心改建,由于需要对部分原有建筑进行拆除,不可避免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体育中心负责人介绍,体育中心在建设过程中采用“移动反击式破碎站”,对建筑垃圾进行循环利用。改造产生的9000吨建筑垃圾经过破碎并自动分类,变成可重复利用的半成品,这些半成品后续可以用作干混砂浆、抹灰砂浆、混凝土免烧砖等建设原材料。

  同时,在场馆建设过程中积极应用先进节能技术。例如,杭州奥体中心游泳体育馆采用导光管系统,整个场馆在场心上方设置210个导光管,导光管通过顶部的采光罩将室外的自然光漫射至室内,满足日常照明要求,相对日光灯有无频闪、环保及节能的优势,每年可节省约10万度电。

  据了解,亚运各大体育中心还装上了绿能路由器。这是一套结合绿色节能的LED照明产品和智能控制系统的操作系统,与绿色照明系统、智慧楼宇智能控制系统、雨水回收综合利用系统、建筑能源管理监控平台等设施一起,为亚运场馆提供节能服务。

  坚持低碳减排 全部场馆用上绿色电能

  亚运场馆注重使用安全环保的绿色电力。

  2020年11月9日,亚运会电力供应和保障可持续性管理体系认证证书颁发仪式举行。国家电网将通过±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源网荷储“即插即用”、能量路由、市场化碳交易等多种方式,实现杭州亚运会全部场馆用上绿色电能,这在亚运史上将是首次。

  2021年4月28日,杭州亚组委、浙江省电力交易中心与国网杭州供电公司签署三方协议,全面启动亚运会绿电交易,赛事场馆和亚运村等被纳入一揽子交易方案。这次亚运绿电交易,统一采购省内外非水可再生能源发出的电,用于亚运场馆、亚运村以及亚运充电桩的电能供应。这些电在产生的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二氧化碳。

  为了让绿电更灵活柔性地供应保障,国网杭州供电公司还在杭州萧山泛亚运区内新增大型城市移动“充电宝”。当电力供应富裕充沛之时,用它们储能,当电力紧缺时,让它们及时补充电网,保障亚运主场馆储能应急。

  “我们还鼓励和引导广大机关干部及市民在绿色办公、绿色餐饮、绿色出行等各方面,养成良好的节能意识和行为习惯,以绿色低碳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支持节能减碳,助力绿色亚运城市建设。”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孔斌说。

标签:场馆;亚运场馆;杭州;建筑垃圾;体育中心;亚运会;生态环境责任编辑:仲瑶卿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图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