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南太湖新区积极推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固定站点+流动上门”双管齐下,城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69.5%。在实现资源化利用的同时,有效减少了废旧物品乱堆放的情况,居民小区人居环境大幅提升。
完善固定回收站点布局
按照每个新建小区设置1个、老小区每1000户居民设置1个的标准推进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建设,减轻了社区废旧物资堆积压力,方便了居民就近投放。凤凰街道通过与第三方服务企业合作,在回收站点建设过程中实现外观设计、回收价格、营业时间和联络人员统一,打造时尚美观回收站点,在满足居民“废品回收”需求的同时,使其成为社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规范流动上门回收服务
通过盘活社区和环卫闲置管理用房、老旧中转站等,改建为共享使用的回收站点,与“欣回收”等本地回收企业合作,组织社会零散回收人员打造“铛铛师傅”等特色回收品牌,以高于市场价5%-10%收购可回收物,并对废织物、废玻璃、废塑料等低价值可回收物进行兜底回收,居民可通过电话联系等方式预约上门回收。在不增加财政额外负担的情况下,有效解决回收站点落地难、运营成本高等问题。
优化回收交易流程
在小区内的再生资源回收站点设置智能回收柜,对纺织类、玻璃类、塑料类、金属类及废纸类等五类常见的可回收物进行分区称重计量回收,通过“线下称重+线上换算”实现积分立即到账,积分可通过“分类之家”线上平台和小区回收站点两类渠道兑换洗洁精、牙膏、洗衣液、垃圾袋等物品。此外,考虑到老年群体不擅长使用智能设备,小区内还会定期开展可回收物线下兑换交易,极大地激发了居民的参与积极性。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