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吉县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以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为主线,紧盯塑料污染治理这一关键环节,通过构建三大机制强保障、聚焦三大领域严治理、提升三大基础建体系等举措,大力推进塑料污染治理,把绿水青山“底色”描绘得更浓、把金山银山“成色”彰显得更足,把共同富裕“本色”擦拭得更亮,推动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持续走在全国前列。截至目前,该县已成功创建省级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试点、全省首批“无废城市”创建试点,塑料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97%。其主要做法是:
构建三大要素,全面优化塑料污染治理顶层设计
建方案明任务。将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纳入全县重点工作,相继出台《安吉县塑料污染治理三年攻坚行动计划(2021-2023年)》、《安吉县2023年“以竹代塑”工作方案》等文件,明确禁限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等十大行动,同步建立工作例会机制、跟踪推进机制、督查问责机制,制定标志性事项清单、年度重点工作清单和部门责任清单“三张清单”,为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明确了责任和方向。
建机构强推进。由发改局牵头,建立塑料污染治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采取定时召开限塑专题会议和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参与度高、可操作性强的限塑活动等方式,统筹推进全县限塑工作。各相关部门按照“管行业、管分类”的要求,根据责任任务清单各负其责、抓好落实。各乡镇(街道)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因地制宜开展示范创建、标杆选树等工作,确保限塑相关工作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建机制聚合力。围绕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引领示范带动性大的群体,积极探索“职能工作+限塑工作”互融互促机制,把限塑工作充分和党建工作、提案议案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结合党员社区“双报到”,组织党员发动居民认真做好限塑工作。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发挥好代表、委员的监督、纽带作用,帮助基层解决限塑工作中的难点、痛点问题,督促部门履行好限塑职责。
提升三大基础,全面建立塑料污染治理循环体系
加快形成塑料垃圾回收网格。坚持把回收站点作为塑料垃圾回收处理的基础工作,着力构建城乡塑料垃圾回收网络体系。在城镇,创新引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虎哥”模式,已在中心城区设立虎哥服务站42个,回收网点144个;在农村,按照“政府推动、行业自律、合作联营、企业运行”的原则,构建包括3个县级分拣回收中心、21个乡镇(街道)二级中转站、168个村(社区)回收点的农村塑料垃圾回收利用体系。同时,依托“无废细胞”信息平台,加快提升各项基础设施,累计建成县域无废村庄3个,省级农村垃圾分类处理资源化站点60个,推动再生资源创造价值近千万元。
加快提升塑料垃圾处理能力。推动嘉鸿一般工业固废收储运中心等项目建成投产,完善嘉鸿再生资源公司城东、城西分拣中心回收体系,建成全市首个标准化生活垃圾分拣中心,对废塑料、废旧纺织物等中低价值可回收物实现兜底回收。完善以安吉“虎哥”模式为亮点的“两网融合”回收体系,实现对塑料制品的精细化分类,塑料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97%以上,实现塑料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推动以竹代塑率先示范引领。以省级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建设为依托,按照政府引导、重点突破、循序渐进、全民参与原则,以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为指导,出台《安吉县鼓励以竹代塑加快推进竹制品创新应用推广的实施意见》,2022年,在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推广竹制品,实现以竹代塑产品应替尽替,含竹纤维全降解塑料袋使用全覆盖;在全县星级酒店、特色文化主题酒店、品质酒店、等级民宿等实现竹制餐具应用全覆盖,限上住宿业实现竹制六小件可替尽替;在县城区商超、农贸市场、医院、药店、邮政快递点使用竹制可降解塑料袋全覆盖;鼓励大型商超、农贸市场等经营主体投放以竹代塑推广设备或展架;鼓励有条件的安吉白茶协会会员单位使用竹制可降解内包装、竹内包装盒、竹外包装盒;鼓励企业接入“浙江碳普惠”“碳达人·惠湖州”平台,推动积分兑换竹制品。
聚焦三大领域,全面打造塑料污染治理标杆示范
推动宾馆酒店率先示范。在报福镇深溪坞村民宿、农家乐试点取消“六小件”(一次性的牙膏、牙刷、香皂、浴液、拖鞋、梳子)工作基础上,由县旅游行业协会发布《安吉酒店住宿业减少一次性消耗品行动倡议书》,在全国县级层面率先开展旅游住宿业取消“六小件”一次性消耗品。截至目前,该项工作已覆盖全县60余家酒店、600多户农家乐,累计减少“六小件”使用近500万套,实现垃圾减量1800余吨。
推动农贸市场源头减塑。积极推进绿色农贸市场建设,强化落实市场主办方的第一责任,在全县18家农贸市场建立环保购物袋集中购销制度,签订治塑工作责任书1500余份。树立绿色服务理念,结合安吉竹产业优势,大力推广竹篮子、布袋子,以雾山寺农贸市场“竹篮子”示范创建为试点,通过“一人一篮一码”引导消费者环保购物,带动全县各市场推广使用竹篮子,累计发放竹篮子、布袋子30余万个。创新推出社区智慧微菜场建设和净菜配送服务,进一步减少塑料袋使用量。
推动大型商超绿色创建。积极引导大型商超开展绿色商场创建,将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列入绿色商场申报的前置条件,每月对大型商超限塑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大型商超限塑工作常态长效开展。召开全县大型商超垃圾分类暨限塑工作现场推进会,组织市场主体、行业协会学习禁塑、限塑相关知识,累计向市民发放环保购物袋8万余只,着力推动安吉浙北购物中心成功创建省级绿色商场。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