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提高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准确率,瑶溪街道垃圾分类劝导员纷纷持证上岗。他们对自己所在小区的居民生活垃圾正确分类、正确投放等开展监督、劝导工作。汪家琛就是其中一员。
他是坚守岗位的“桶边人”
汪家琛是全区劝导员队伍中少数的年轻小伙。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垃圾分类劝导员的工作。有的时候,他也会面对很多质疑声,但是,他还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坚持了下来。每天,他会准时守在小绿桶投放站边上,检查居民们的垃圾分类成果,遇到分类不规范的,他会和保洁人员一起,分拣垃圾,并及时上门劝导。
他是走家入户的“活传单”
除了桶边值守,他还要入户宣传。为了宣传垃圾分类,汪家琛经常穿梭在小区各楼栋,最初去往各居民小区宣传垃圾分类,也会吃不少“闭门羹”,但是他总还是笑脸迎人,主动帮助居民。如今,通过汪家琛点点滴滴,日月积累的努力之下,垃圾分类已被大部分居民接受,不再像刚开始那般常常被人误解与反对。
他是尽心尽力的“大管家”
“管家,我这里的垃圾桶破损了。”“我这里宣传栏要更新了。”汪家琛还会经常收到社区物业的电话、短信,及时发现并记录上报垃圾分类宣传栏,及时检查分类垃圾桶有无破损等也是汪家琛的日常工作。每次,他都会有条不紊做好记录并上报街道。
“干一行、爱一行、敬一行。”汪家琛说道。像汪家琛这样的垃圾分类劝导员还有很多很多,他们认真值守、勤劳负责,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奉献,让我们为每一位奔跑在分类路上的“劝导员”点赞。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