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正文

有“理”珠海,擘画海派美好生活

——上虞区盖北镇珠海村党总支书记马海江

发布时间: 2023-06-01 10:01:55 来源:

  珠海村地处上虞区盖北镇东北面,毗邻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全村500多户1548人口,登记在册新居民超过2800人。长期以来存在“村小人多”的矛盾,给珠海村垃圾分类工作带来不小的压力。

  马海江,1978年出生,中共党员,尽管坐上珠海村党总支书记的位置才两年多,算一名“新兵”,但在村委工作的十余年间,他致力于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尤其是在垃圾分类工作上,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老将”。

  近年来,珠海村积极打造“美丽珠海”,马海江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通过“清理有术”“自理有章”“理解有情”垃圾分类三大治理板块,激活新时代乡村治理一池春水。“三理”树立理想,“三有”实现有序,努力擘画海派美好生活,将浙江省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示范村、绍兴市生态村、绍兴市卫生村、绍兴市垃圾分类示范村等殊荣收入囊中,在践行垃圾分类助力乡村振兴的浪潮中踏浪前行。

  清理有术,“物联网+”赋能垃圾分类

  从2019年底开始,珠海村500多户村民的家门口,都放着一个用钢筋架固定的两分类垃圾桶。垃圾桶上除了有“共产党员户”“村民代表户”等身份标注外,还安装了一个小小的芯片。每天清晨6点多,村里的垃圾收集员便驾驶着装有感应器的垃圾收集车,穿梭在村民的房前屋后。

  2020年5月,马海江对村里的垃圾分类模式进行了“升级”:垃圾分类从“二分法”变成了“四分法”,每家门口仍只摆两个分类桶,不过贴在桶身上的标志变了,先前放置的“可烂垃圾”桶和“不可烂垃圾”桶,被“易腐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取而代之。垃圾分类是否合格,由垃圾收集员进行判定,“扫描枪”对准垃圾桶后的芯片扫一扫,门牌号、垃圾重量和现场图片等信息就会(实时)上传到村里的智慧环卫大数据展示平台,平台根据上传信息自动生成积分,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

  “四分法”有四类垃圾,为何每户门前只有“易腐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去哪了?原来,村民家产生的废电池、废灯管等有害垃圾非常有限,所以马海江不专门在各家设桶,村民拿到指定投放点即可。至于可回收垃圾,则被收进了村里的再生资源回收站,里面摆放着智能垃圾回收终端和积分兑换一体机,机器上设有塑料投口、金属投口、纸张投口等多个投放口。村民只要扫码积分卡,机器便会打开,完成称重并生成积分,积分同样能兑换成饮料、肥皂、纸巾等生活用品。

  与此同时,马海江还在村里新建了“易腐垃圾处置站”。在这里,全村每天有约550公斤的易腐垃圾被及时处理,垃圾经机器处理、发酵后变成肥料,肥料再分发给村民使用。

  自理有章,“以新管新”解分类难题

  在珠海村,登记在册的新居民超过2800人,覆盖山东、安徽、四川、河南、湖南、贵州等20多个省市,居民整体素质提升、全民精准分类,成为垃圾分类工作成功的关键。

  马海江深谙动员做好新居民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他与村干部一道,积极推动新贤能治理,努力做到“有人才,有场地,有规章”。通过“以新管新”模式,充分运用小组网格自治,建立新居民和谐促进会,让有能力的新居民“老乡自治”,激活各地元素,形成海派小村包容共进的氛围,有效化解垃圾分类难题。

  为了让新居民更好地掌握垃圾分类知识,关注并参与到垃圾分类行动中来,马海江每次会向新居民和谐促进会成员介绍什么是垃圾分类,垃圾分类的优点,如何进行垃圾分类以及分类方法,有害垃圾不分类的危害等知识,使大家对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操作方法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随后,新居民和谐促进会成员化身宣传小分队,到各出租房入户宣传,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折页和垃圾分类标签等,通过全面动员、全民参与、全链条管理,不断提高垃圾分类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如今在珠海村,新居民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已蔚然成风。

  理解有情,乡贤引领助推垃圾分类

  为进一步激发村民建设“美丽珠海”的积极性,马海江充分调动乡贤力量,由乡贤出资,在全村开展“美丽珠海”环境卫生评比活动,并对评选出的优秀户进行物质奖励。截至目前,珠海村已累计开展“美丽珠海”环境卫生评比活动160余次,评选出优秀户500余户,其中特优户100户。评比活动俨然为村民树立了一把“标尺”,大家自觉对照标尺,清扫房前屋后、文明言行举止,逐渐成为全村村民的一种习惯。

  在马海江的牵头下,珠海村成立由十多名乡贤组成的乡贤联谊会,每年开展“引领垃圾分类,优化环境我先行”活动,主动担任垃圾分类义务宣传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在垃圾分类投放,向村民们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垃圾分类,乡贤先行。马海江充分发挥从外地返乡过年过节的企业家、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知名人士的凝聚力,成立垃圾分类乡贤志愿服务队。通过“乡贤+垃圾分类”模式,抓住节假日回乡契机,向村民们发出垃圾分类倡议书,让乡贤们带领村民广泛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养成村民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让人人投入到美丽家园建设之中,助推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

  近年来,马海江通过有效整合“物联网+”、乡贤力量、老乡自治等多方资源,探索出了一套垃圾分类“组合拳”,形成了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闭环式管理,让杭湾小村更加整洁、美丽、文明、宜居,此做法在市、区两级得到了复制推广。

标签: 垃圾分类;美丽珠海;有害垃圾;绍兴市;回收垃圾 责任编辑: 庞世豪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