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慈溪市针对回收利用工作的“体系建设、资源利用、量化成效、行业规范”等四个方面,打好规划落地、网络建设、加大回收、引进企业四项组合拳,有效提升慈溪市市域范围内再生资源回收水平。2020年,慈溪市率先出台低价值可回收物补助政策,并成功引入山鹰国际控股公司,区域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有效架构。
以规划为引领,布局体系建设
慈溪市提前布局,结合垃圾分类工作的相关要求,出台《慈溪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中长期规划(2018-2025年)》,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参照规划目标任务积极推进。2019年11月,引入山鹰国际控股公司宁波环深垃圾分类服务有限公司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全面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截止目前,该公司已建投1个再生资源分拣中心,4个镇级再生资源中转站,总投资1750万元,吸纳收编流动回收人员总计4086余人,已完成回收订单237128笔,全品类回收量合计41976.24吨,向居民支付回收金额7765.91万元。在全市范围内设立20家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监测点。截止目前,全市城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71.00%。
以网络为基础,抓实两网融合
慈溪市已完成坎墩生活性综合分拣中心的建设,同时积极推进镇级再生资源中转站建设,现已建成镇级再生资源中转站7个。加强小区暂存点网络建设,保证每个封闭小区建一个暂存点,开放式小区在社区建设暂存点,每个村设立暂存点,提高居民投放可回收物的便利性。开展预约、流动、定时定点、智能回收柜、低附加值回收柜等多种回收方式,提高城乡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该公司在坎墩、长河等4个镇(街道)开展环卫和再生资源回收队伍“两网”融合,共融合人数500余人,为政府节约成本471万元。截至目前,全市已建设完成城镇生活小区暂存点271家、智能回收柜162台,“资源回收+垃圾分类”两网融合覆盖率达100%。
以量化为抓手,提升回收成效
排摸全市低附加值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对接相关市级部门出台《慈溪市低附加值可回收物补贴实施细则》,鼓励企业参与低附加值可回收物回收处置工作,依托“山鹰国际”建立低附加值可回收物数据可追踪查询平台。自2021年开始,开展低附加值玻璃、废旧纺织物的回收工作。全市共投放玻璃、废旧纺织物低附加值回收柜2145台。2022年,进一步优化低附加值可回收物考核细则,进一步进行量化和细化,采取月度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形式,突出建设镇(街道)低附加值可回收物中转站的重要性。截止目前,全市已回收玻璃2221吨、废旧纺织物602吨。
以规范为保障,严格行业管理
在全市开展再生资源绿色回收示范点评比活动和分拣中心认定工作。全市现有再生资源绿色回收示范点24家,废铁、废弃电子电器、废纸、废塑料、废纺织料等专业分拣中心5家,综合性分拣中心1家。目前已培育宁波环深垃圾分类服务有限公司为省级再生资源回收骨干企业,展慈、明钢、宝通、新胜附4家企业为固体废物回收骨干企业。得益于各项工作的持续推进,我市2家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成为商务部重点联系企业。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