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重生记①
打造循环经济绿色样本 亟待法规体系更完善
2018-03-29 16:14:06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孙璐

  编者按:建筑垃圾如何处理,一直是城市建设面临的棘手问题。与此同时,快速、粗放的拆建模式,简单、原始的处理方式,导致我国建筑垃圾总体资源化利用率不足10%,仍处于粗放的填埋和堆放阶段。如何处理无处“安放”的建筑垃圾?如何破解建筑垃圾“围城”的窘境?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势在必行。

  为此,浙江在线特别推出《建筑垃圾重生记》系列报道,通过调查走访了解我省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挖掘各地破解建筑垃圾“围城”的经验办法、展示绿色企业探索循环经济的创新之路。

  浙江在线3月2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孙璐)近年来,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伴随着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一系列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深入实施,建筑垃圾大量产生,收运堆放无序,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而且还严重影响城市景观和生活品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显示,我国固体废物产生量持续增长,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形势日渐严峻,其中仅建筑垃圾我国每年就产生约18亿吨。

DSC_0043.jpg

  建筑垃圾随处可见

  这些如山的建筑垃圾究竟该如何处理,成为了城市建设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和难题。建筑垃圾究竟该如何实现资源化和再利用?当前,我省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的瓶颈与出路又在哪里?记者近日展开了走访调查。

  建筑垃圾数量猛增

  我省出台文件促资源化利用再循环

  建筑垃圾,一般是指新建、改(扩)建、拆除各类建(构)筑物、官网、道桥等以及房屋装饰装修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主要包括工程渣土、废弃泥浆、工程垃圾、拆除垃圾和装修垃圾等。

  “举例来说的话,拆除一幢三层及以上房屋,产生建筑垃圾约200吨,近几年全省产生的建筑垃圾总量估计是生活垃圾总量的3至4倍。”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市建设管理处副处长蒋智勇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到去年年底为止,全省建筑垃圾总量达5000余万吨。

  急剧增长的建筑垃圾问题,给城市的发展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做好建筑垃圾处理工作已“迫在眉睫”。

  据悉,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了《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但这只是一个技术规范性文件,从总体上来说力度不够。为加快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循环利用工作,进一步提高我省建筑垃圾减量化处理水平,2017年12月我省出台了《浙江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QQ图片20180329171822.jpg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优先次序(表)

  “编制这份《导则》的目的,是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个相对的技术路径,也就是指选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建筑垃圾处理、它的处置工艺是什么、收集和运输建筑垃圾的要求是哪些、再生产品的质量及性能应符合哪些标准规定。”蒋智勇告诉记者,随着《导则》的推出,很多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企业心里变得更有底,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更有效率、更有积极性”。

  让建筑垃圾“变废为宝”

  全省推行绿色循环利用样本

  可以看到,目前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点的出现,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需要。全省各地先行先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多地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进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记者从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了解到,目前全省有建筑垃圾处理利用企业(场、厂)100家,分布各设区市。其中,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企业52家,主要工艺为制砖、再生混凝土、再生砌块、陶粒和水稳材料等,设计处理能力约1796万吨/年。建筑垃圾固定消纳场48家,处理能力约3329万吨/年,主要采取建筑分类临时堆放、回填、泥浆干化等方式处置。

  如在杭州市结合城中村改造,采取集中与移动方式相结合,把大量建筑垃圾就地资源化利用。

  通过民营资本引入,杭州西湖区正在建设三家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试运行企业,涉及年处置能力均达到100万吨,目前属于省内处理能力较大的处理工厂。经过对建筑垃圾(含装修垃圾)进行粉碎、筛分,生产的骨料可制成免烧型标砖、透水砖、路面砖、护坡转、水工砌块、水泥稳定粒料等产品。

  在杭州,由于主城区没有专门的建筑渣土处置场地,所以大部分渣土都通过水路等运输方式,运往周边的海宁市、海盐县、湖州市、乌镇等地进行绿化回填利用及矿区回填消纳。在城市化进程和地铁建设的加速推动下,去年10月,杭州港谢村渣土中转码头全面提标改造完成,目前是杭州市第一个大型的、现代化的建筑渣土水路中转作业点。

IMG_7965(1).JPG

  杭州港谢村渣土中转码头

  负责谢村码头改造的杭州绿农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是浙江省内最大的建筑渣土处置和矿山生态修复企业,据企业负责人杨策介绍,经过多年的运作已为杭州市区消纳建筑渣土3000余万立方米,并完成了土地复垦面积1000余亩,不仅使得杭州市区的建筑渣土有合法的处置场地,还为德清等地增加了可用地面积。

55555.png

  回填区正在进行泥浆回填

  如在海宁,引进专业企业,设立固定场所进行集中资源化利用。当地依托鸿翔环境产业有限公司设立固定场所将建筑垃圾制成新型环保材料,企业对建筑废弃物实行“建筑垃圾、装修垃圾、建筑渣土、建筑泥浆”“四位一体”综合循环利用,政府对产品加以引导利用。这种做法,既解决了企业的出路问题,又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

55578.jpg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示范项目

  如在金华,为破解建筑垃圾处理难题,同时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中天集团与金华市城建发展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金华市中天城建绿色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据了解,公司拥有的年处置100万吨的建筑垃圾破碎生产线,可通过破碎、筛分、水洗、风选等深加工工艺将建筑垃圾加工成多个细度等级骨料用于再生产利用,从而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9.jpg

  再生混凝土生产线

  提高资源利用化比例

  未来亟待破解“垃圾围城”窘境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目前,我省的建筑垃圾处置工作仍面临产业化程度不高,处置能力薄弱,资源化利用科技手段有限,市场和培育机制不成熟等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在全省不少地方先行先试的探索基础上,我省各地要把建筑垃圾消纳设施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研究编制建筑垃圾处理设施规划。发挥政府组织引导作用,发挥失常配置资源作用,推广特许经营模式,今年在各设区市培育1-2家具有实力的建筑垃圾处理龙头骨干企业,提高产品集聚化生产,加快民间资本参与建筑垃圾项目的建设与运营;县一级市也将鼓励和倡导培育建筑垃圾处理企业的引进。

  同时,将提高资源利用化的比例,以此促进全省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当前我省的建筑垃圾处理工作仍任重而道远,如何大力推行更多“变废为宝”的做法,破解城市建设发展和建筑垃圾处置之间的矛盾,还需多方共同努力。


责任编辑: 仲瑶卿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  "水韵江南 两美浙江”——2017浙江“最美家乡河”推选

    "水韵江南 两美浙江”——2017浙江“最美家乡河”推选

  •  中央环保督察即时报

    中央环保督察即时报

  • 1
  • 2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