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吃”秸秆 “吐”资源 ,“无废富阳”有亮点

发布时间: 2023-10-12 14:37:59 来源: 中国环境网 周兆木 孙雨潇 徐玲

  曾经很长一个时期,农村的秸秆和田间地头杂草都以就地焚烧为主,焚烧后的秸秆草灰作为肥料。但随着农业农村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的科学发展、秸秆量的大量增加,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危害。据统计,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全区农作物秸秆年产生量约10万吨。如何做好综合利用实现垃圾减量?成为“无废富阳”建设中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一环。

  为此,富阳成功申报全省仅两个的农业农村部秸秆全量化利用试点县项目,积极探索农作物秸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新路径。除了直接粉碎还田以外,该试点项目进行离田利用,通过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等“五化”利用,秸秆处理方法从“填埋焚烧”转变为“资源再利用”,实现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6.5%,走出了一条“变废为宝”新路子,为富阳“无废城市”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秸秆农林废弃物变身有机肥料

  金秋十月,正是稻谷成熟的季节,秋风拂过,沉甸甸的稻穗在微风中摇曳,散发出丰收的芳香。

  在浙江瑞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袁池眼里,十月不仅意味着丰收,也意味着回收秸秆制作有机肥的繁忙季即将开始,公司将田间产生的秸秆农林废弃物通过回收加工制成有机肥,实现农业生产废料的循环利用。

  一进厂区,就看到堆放区一座座黑色的“高山”,看起来像是黑色的土壤,抓起一把,触手松松沙沙的感觉,这就是农作物秸秆和其他农业废弃物制成的有机肥,仔细看还能见到一些细碎的秸秆颗粒。

  再往里走,便是厂区最核心的部位,里面摆放着一台绞龙机、两个不锈钢舱体和一个大型发酵罐体,这套设备是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合作研发的有机废弃物处理系统,花费近200万元,去年正式投入使用。

  “有了新设备的加持,处理效率大幅提升,从每天处理5吨到现在的30吨。”袁池介绍说,农作物秸秆、植物外壳和动物粪便等原料进行粉碎、研磨;按照一定比例配比后,放入绞龙机进行搅和,使其充分接触。放入80度高温的不锈钢舱体中进行灭菌杀虫然后发酵接种。最后一步就是耗氧发酵,一种是自然堆放发酵,需要30天左右才能发酵成标准化的有机肥。而另一种罐体发酵,只需5到7天即可转化成功,但由于罐体运行的成本较高,一般用于高含量有机肥的制作。

  该公司的秸秆肥料化利用模式是富阳区秸秆利用产业化体系的“关键一环”。据悉,公司一年要“吃下”6000吨秸秆,主要对富春街道、鹿山街道、大源、新桐等地的农作物秸秆进行回收,每年可生产各类有机肥1.2万吨左右,销售额在800万元以上。

  “秸秆农林废弃物进行肥料化后用于农业生产,有利于改良土壤,促进作物生长,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袁池说,安顶山茶叶使用的便是秸秆型有机肥,还有金华、温州等地的不少铁皮石斛基地用的高含量有机肥也是从这里采购的。

  能源化利用造出生物质颗粒燃料

  杭州富龙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机械“隆隆”作响,一截截寸把长、如粉笔粗的光滑圆柱顺着生产设备出口一泻而下,落入包装袋中。

  “这就是生物质燃料颗粒成品,可代替煤炭在锅炉中直接燃烧进行发电或供热。”富龙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张贝说。

  一般农林废弃物直接燃烧会冒黑烟,燃烧不充分,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而生物质成型燃料是将秸秆类农业固体废物作为原材料,经过破碎、粉碎、混合、挤压等工艺,制成块状、颗粒等成型燃料,可直接燃烧的一种新型清洁燃料。

  “我们公司主要是收购农业的废弃物,比如秸秆、玉米芯、稻草,还有一些林业的废弃物,锯末、边皮、废旧木等。”把回收来的农林废弃物做成新型的生物能源,代替煤炭,进行有机循环利用。每年能将5万吨农林废弃物转化为4万吨生物质燃料颗粒,其中农作物秸秆的年消耗能力在4000吨左右。

  张贝抓起一把生物质燃料颗粒介绍说,这些燃料颗粒是由70%的废旧板材、20%的林业树枝、10%的农业秸秆压制而成的,按这个比例制成的生物质颗粒燃料密度大、热值高。

  “传统制作燃料颗粒用的是烘干技术,存在一定的火灾风险,我们自行研发的‘二次成型预处理法’就舍弃了烘干这一步骤。”张贝口中的“二次成型预处理法”是富龙新能源耗资400余万元研发成功的燃料颗粒制作方法,将原料破碎后按比例配比后,进行自然发酵,使其充分软化后,预压成大型颗粒,自然冷却后再次进行破碎、粉碎,最后压制成高密度成品颗粒。

  与传统燃料相比,这种生物质燃料颗粒便于运输,能够减少运输成本,而且燃烧效率高,颗粒燃料每千克发热量在3700—4000大卡左右,炭化后的发热量每千克7000—8000千卡,能代替普通煤炭,可应用于工业锅炉、热水锅炉、烘干炉等。此外,生物质燃料颗粒燃烧时有害气体成分含量低,具有环保效益。

  基料化生态循环利用种出美味菌菇

  秸秆除了制成有机肥和燃料颗粒外,在富阳区胥口镇的杭州云开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周水香在这里摇身一变,成为绿色循环种植菌菇的“主角”。

  一排排出菇大棚内摆满圆柱状菌包,菌香的气味扑鼻而来。一朵朵盖滑柄脆的姬菇、黄金菇等从菌包里探出了圆润“脑袋”,这些菌菇可不一般,主打天然、健康,不仅鲜得很,营养也很丰富。周水香告诉记者,种好菌菇的秘密就在培育的“土壤”里,“土壤”中三分之一的原料正是农作物秸秆。

  周水香每年大量收购周边地区的农作物秸秆,主要是玉米、水稻、高粱秸秆,农户会主动将秸秆送上门,收购价格300元到450元每吨不等,周水香说,秸秆的干燥程度不一样,价格会有高低。

  “今年6—7月到现在,我已经消耗1000多吨的玉米等秸秆,前几天我在抖音和微信朋友圈发布了回收秸秆的消息,已经有不少农户联系我了。”周水香说。

  秸秆回收后,粉碎后的秸秆一部分进行加料搅拌、装袋、高温灭菌、接种等程序制成菌包,秸秆透气性好,非常适合菌菇生长;另一部分经过拌料堆制发酵,再发酵好的培养料铺在水稻收割后的田间畦床上,用来培育大球盖菇等。

  据介绍,该基地从2013年就开始回收秸秆,从一开始每年回收1000余吨,到现在回收2000余吨。在周水香看来,这是一笔很好的资源,利用作物秸秆种植食用菌“变废为宝”,不仅可以解决作物秸秆滞留田间影响农事活动,消除分户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和森林火灾隐患,而且还可以通过发展菌菇,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户经济收入。

标签: 责任编辑: 毕真
相关新闻
生态环境污染投诉请扫二维码 生态环境污染投诉请扫二维码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