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金华:努力建设一座清洁美丽的“浙中大花园”

发布时间: 2023-10-12 14:37:59 来源: 中国环境网 记者 朱智翔

  “盛家布艺”看扎染、“李氏梨膏糖”喝糖水、“猫的小院”撸猫……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有着500多年历史的金华义乌李祖村,白墙黛瓦、绿意盎然,诗画的景致,活力的韵味,吸引着一批批游客纷至沓来,重走习近平总书记的9月20日的考察之路,体味美丽的乡愁。

  当日考察中,在写着“缩影”二字的门楼前,习近平总书记笑容满面,同大家亲切交流。“缩影”二字,是村里的退休老教师在2015年所题,感慨于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村庄从“脏乱差”到“绿富美”的一次次美丽蝶变,恰如金华“美丽”建设的缩影。

  多年来,浙江省金华市持续深入推进美丽金华建设,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化“千万工程”,到一体推进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走出了一条经济转型升级、资源高效利用、环境持续改善、城乡均衡和美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八婺大地形成了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的新局面,谱写了一曲生态文明建设的浩荡长歌。

  美丽环境,民乐人和

  从夏天到秋天,从暑热高温到清风送爽,金华浦江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外地考察团。他们来浦江都是为了学习“浦江经验”。

  “浦江经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倡导并带头下访接待群众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把浦江县作为首次下访接访群众的第一站,此后带头坚持每年下访,开创了省级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的先河,“浦江经验”由此逐步形成。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 “浦江经验”再次作出重要批示。7月,中央社会工作部、国家信访局与浙江省委在浦江县召开总结推广“浦江经验”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经验交流会,向全国推广“浦江经验”。“浦江经验”何以能够走向全国,从浦江20年县域治理实践的一个个侧面中可以窥见一二。

  浦江,曾经是名副其实的信访大县,而水晶产业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一度是浦江的信访根源。为何会如此,这就要从上世纪80年代说起。当时,浦江几位山区乡村的“弄潮儿”趟着经济发展的热潮,将水晶的“种子”引进浦江。至此,水晶产业犹如雨后春笋般,在浦江920平方公里的沃土上快速壮大。

  辉煌时期,浦江曾有2.2万家水晶加工点,遍布城乡;聚居了28万外来人口,生产的各类水晶产品远销海内外,其中浦江水晶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

  然而与此同时,每天约1.3万吨水晶废水、600吨水晶废渣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也蚕食了浦江的生态环境:全县85%以上水体受污染,共有462条牛奶河、577条垃圾河、25条黑臭河,近90%的村庄都滋生了违法建筑。因水晶污染引发的信访问题也持续走高。

  为回应群众信访,解决社会矛盾,浦江开启了水晶行业整治,然而对水晶产业“开刀”,就将影响几十万从业人员的切身利益。因此浦江水晶污染整治一度步履维艰、进退两难。群众利益无小事,为此,浦江壮士断腕,拉开了以治水倒逼水晶产业转型升级的大幕。

  短短几年时间,浦江关停污染水晶加工户2万余家,拆除各类违法建筑670余万平方米;先后关停并转印染、造纸、电镀企业23家;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795起,行政拘留394人,刑事拘留82人。去年,浦江信访总量仅有629件次,比2002年下降93.9%,一幅景美人和的诗画浦江画卷正徐徐展开。

  浦江整治水晶行业,涤荡污泥浊水,赢得群众满意,只是金华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的缩影。2013年,金华率先打响全省“五水共治”第一枪,一年灭黑臭,两年提水质,三年可游泳;2014年,率先探索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两定四分”法等地方标准;2016年,率先建立流域水质生态补偿机制;2018年,率先实施“蓝天保卫战”,铁腕清理整顿涉气“散乱污”企业;2020年,全面开展“无废城市”建设……

  一项项举措密集实施,一个个行动接踵推进,织就了金华碧水蓝天人和的美丽图景。2022年,金华47个干流地表水断面和11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持100%达标,市界出境断面考核结果为优秀,水资源综合评价均位列全省第一;全市6项主要空气质量指标连续4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连续11年提升。

  美丽城乡,共富大美

  “我们村家家户户门前院里都栽种了花草盆景,每到秋季,整条街都五彩缤纷,处处风景!”金华市金东区雅里村,村民叶启富开心地说。

  正如叶启富所言,走进雅里村,盆景长廊、知青小园……村子虽小,却处处是风景。然而,这个风景如画的村子,20多年前却是另一番模样——垃圾堆、粪肥堆、柴火堆遍地,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夜晚一片黑。

  “以前村里连一条好路都没有,下雨天必须穿胶鞋。”回忆当时的情形,雅里村的老支书王永芳记忆犹新。

  2003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在浙江全面铺开。雅里村成为金东区第一批“千万工程”环境整治村。经过一年综合整治,村里铺上了水泥路,村民再也不用踩着一脚泥回屋;道路两旁都安装了路灯,手电筒也纷纷下岗;池塘经过清淤后,难闻的气味消失了,池水变得清澈见底。雅里村破茧重生。

  2004年,在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现场会上,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指出,雅里村通过村庄整治使原来“脏乱差”的村庄变成一个“水清、路平、灯明”的文明村。

  之后,雅里村实施“千万工程”的脚步越走越快、越走越宽。“我们通过环境整治,深入挖掘特色文化,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特别是结合红色文化推进历史建筑保护,近年来相继建成文化礼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金东区知青文化展览馆、金东区‘新时代村干部精神展览馆’等一系列展览馆,为众多历史建筑注入了新活力。”雅里村党支部书记宋小如说。

  如今,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充满故事的红色旅游景点,让雅里村越来越有名气,进村参观学习、游玩的人越来越多。

  “去年,各地在雅里举办的主题党日活动就有200多场。”宋小如笑言,有人就有商机,村里趁势做起农旅融合、壮大集体经济的文章。去年4月,雅里村打造了“金田共享”特色项目,通过盘活村里的闲置土地,企业认领、农民种地,实现低收入农民家门口就业。项目平均每亩租金1.5万元,村集体增收72万元,有效带动周边村合力盘活土地480亩,带动就业20余人。

  雅里村“绿富美”蝶变的背后是金华全力推动城乡从“一处美”向“处处美”“生态美”向“生活美”“形态美”向“气质美”跃升,城乡环境颜值大幅提升,全域大美格局加快构建。

  眼下,从干净到美丽到富裕,金华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实现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农村垃圾、厕所、污水“三大革命”高水平全覆盖,6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75个示范乡镇、5条共同富裕示范带标杆引领,65条美丽乡村风景线、269个省级特色精品村覆盖全市域,35个未来乡村先试先行,80个历史文化重点村重焕光彩,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金华模式住建部发文全国推广,全市美丽乡村达标村覆盖率达到94.9%。

  美丽经济,绿色发展

  “2022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实现100%绿色电力消费”……日前,国际权威检测认证机构TÜV南德意志集团向横店集团东磁公司颁发了《绿色能源消费核查声明》和《温室气体核查声明》,标志着该企业不仅进一步擦亮了浙江首批“未来工厂”的金字招牌,而且在零碳工厂建设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生产磁性材料和电池的企业,人们传统观念中的“污染企业”,为何能建设零碳工厂?横店东磁底气来源于该公司持之以恒实施“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提出要通过“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实现产业和企业的浴火重生、脱胎换骨,并到横店东磁调研,为企业把脉定向、掌舵领航。

  多年来,横店东磁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前进,改造磁材产业,升级新能源产业,以绿色转型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如今,走进横店东磁,目之所及整洁,身之所感舒适。“对企业而言,‘绿色’就是节能和环保。”横店东磁负责人介绍。厂房设计上处处体现着“绿色”的生产理念,生产工艺采用U字型布局,最大化利用空间与场地。各生产车间始终秉持绿色生产理念,坚持万级和十万级洁净管控。如,投料车间由传统工艺的人工投料改进为全自动投料,令粉尘产生量迅速减少。

  “我们在各个生产工序中充分体现了环保与节能的理念。我们的产品也具有环保性,用过的产品经拆解可供回收利用。”横店东磁负责人表示。

  此外,厂房屋顶配备了光伏发电系统,工厂每年采用光伏发电系统发电量约230万度,充分体现了低碳化生产;清洗工序用于一洗二洗三洗的纯水,实现了循环重复使用;涂布工序还实现了溶剂载体的循环利用,通过严格控制,达到对外零排放,回收利用率100%;注液工序中电解时释放的一些有机废气,通过设置废气塔进行科学处置;碾压、卷绕工序以及品质检验产生的废弃物,都进行了有效区分,并做到了回收利用。

  在节能方面,该企业采用园区集中供气,相比单独供气节电20%。涂布工序烘烤产品所用热量通过蒸汽进行传输,实现了热量的回收利用。同时还制定了能源管理相关制度,如,规定冷却水使用温度冬天11摄氏度夏天8摄氏度,空调温度夏天25摄氏度冬天18摄氏度等,并对日常用电实行管控,对不常开灯源进行罗列、定时点检,保证最大化节能。

  “在日常管理中,我们时刻关注各工序的运行状况,从节能、降耗、环保等方面对工序进行分析,通过改善管理、改进工艺,在为工厂增添更多绿色低碳元素的同时,让生产进一步降本增效,提高企业产值效益。”横店东磁负责人说。

  横店东磁从传统观念的“污染企业”到“零碳工厂”的逐步转变,成为折射金华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一滴水”。眼下,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绿色已成为金华经济发展的鲜明底色。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电子商务、影视文化、会展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坚决打破“坛坛罐罐”、出清“低散乱污”企业,全市煤炭消费比重、单位GDP能耗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第三产业成为全市GDP占比最大的产业。

  下一步,金华将围绕优化绿色经济体系、推进资源高效利用等七大领域,深入实施绿色制造提档、循环经济“991”升级、碳排放达峰等六大专项行动,多措并举全面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努力建设一座清洁美丽的“浙中大花园”。


标签: 责任编辑: 毕真
相关新闻
生态环境污染投诉请扫二维码 生态环境污染投诉请扫二维码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