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宁波江北区:打造地下排水管网“看不见的美丽工程”

发布时间: 2023-09-27 14:47:26 来源: 中国环境网 通讯员 王璐 见习记者 王雯

  阳光草坪、栈道荷塘,漫步在浙江宁波江北大河慢行绿道,周边居民们发现不仅河岸景观变美了,江北大河的水质也悄然变好了。如果说打造沿河生态休闲景观的工程有目共睹,那又是什么让江北的水环境也不断蝶变?

  作为人口密集的老城区,缺少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溢排漏排曾经是宁波市江北区生态环境的“痛点”。2021年8月,该问题被列入浙江省委重大生态环保督察清单。

  江北区坚持问题导向,2021年起,大力实施排水管网“三年整治行动”,总投资约18.5亿元,聚焦地下排水系统这一“看不见的美丽工程”,全面重塑排水系统生态,探索新型公共管网运行管理模式。目前,江北区地表水市控及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互连互通式“韧性”地下排水系统已初步建成,助力宁波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市域样板。

  植入排水系统“肾脏”

  2023年6月,江北区下沉式再生水厂正式投入运行。这是宁波市首座下沉式再生水厂,也是国内首座地上地下统筹开发的再生水厂,日均水处理量是7万吨,服务人口近30万。

  为了补齐缺少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的短板,江北区高起点推进水厂建设,坚持“厂网并重”,统筹推动江北区下沉式再生水厂、进厂管网工程建设。2022年12月,水厂一期项目和配套进厂干管同步投用。

  “这个再生水厂有三个特点。”该项目工程建设负责人黄剑指着水厂的分层示意图介绍,“再生水厂”采用地下全密封形式,确保周边生态环境友好;通过“空间置换”,对地上土地进行二次开发利用,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通过水厂水源热泵系统供热制冷,每年可减少碳排放量约4500吨,践行了绿色低碳。

  截至今年8月底,江北区域污水处理量同比增加51%,优质的再生水厂尾水已成为城市第二水源,目前经过处理后的再生水回灌至江北大河,有力地改善了城区内河水质,位于江北大河上的市控庄桥断面水质从去年的Ⅳ类提升到今年的Ⅲ类。

  畅通排水系统“血管”

  江北区排水管网由于建设年代久远、材质老旧,同时受软土地基影响,普遍存在不同等级的结构性病害,影响着江北区河道水质的进一步改善。

  该区全域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投入1.5亿元实施公共排水管网检测修复,通过系统性“大排查、大体检、大整治”,有效解决污水“跑冒漏”和城市内涝等诸多顽疾。

  在江北区外滩街道,24个生活小区旧貌换新颜,住宅楼前后阳台雨污水管实行分流,对雨污管网进行了清理疏通,小区化粪池清污修复,周边“十小”行业也开展了隔油改造,解决了沿街店铺排水问题,大大提升了居民居住环境。

  同时,外滩街道完成辖区管网一张图的绘制及标识标牌的制作安装,促进排水许可证全覆盖,并开展智慧化治水试点和管网养护的长效化管理工作。2023年,外滩街道荣获浙江省“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标杆街道。

  目前,全区已投入1.8亿元全面推进小区、学校和企业等雨污分流改造。2021年,江北区通过省级“污水零直排区”创建验收,区域市控以上断面Ⅲ类及以上水质比例同比提升20个百分点,达到了100%。

  建强排水系统“大脑”

  在江北区治水办,有一份河湖巡检和水质健康“诊断书”,报告中既有江北区河道水质健康评价“一张图”的呈现,也有对各街道(镇)和重点区域的情况分析判断。报告细化罗列水色异常、河道变迁、河岸固废、坝基等问题,每个“问题点位”都附有详细的前后比对卫星资料、文字说明及位置信息。

  “以往的水质监测一般是通过人工进行,但在同一条河流的不同点位,检测出的水质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北斗+AI遥感的应用,让我们对河流水质的了解从点变成了面。”江北区治水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江北区每隔两个月监测一次,主动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发送给相关部门。截至目前已累计发现、整改涉水问题300多个。

  江北区高智能构建监测体系,在全市率先打造城乡排水管网数字化智能化管控平台,做到全链条排水闭环管理。共安装污水系统感知设备267套,完善对污水流量、液位等监测数据的分析研判,污水系统“可知,可视,可预测,可控制”的智慧大脑不断发展。


标签: 责任编辑: 毕真
相关新闻
生态环境污染投诉请扫二维码 生态环境污染投诉请扫二维码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