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亚运开幕专家谈:科技与艺术让青绿更浓

发布时间: 2023-09-25 14:34:51 来源: 中国环境网 记者 尚玉

  以水为礼、击鼓迎宾、数字烟花璀璨盛放、“数实融合”创意点火、“亚细亚~亚细亚~”…… 昨晚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的种种瞬间,令人回味无穷,让无数网友直呼震撼!

  “潮起亚细亚”,是昨晚开幕式的主题。以水为串联,以青绿为主基调。本报记者专访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研究生与理论教研室主任张亚丽,从学者的角度解读这场独居匠心的绿色之“潮”。

  “潮”的灵感源于钱塘江大潮,它象征着奔腾不息的自然伟力、体育健儿奋发向上的蓬勃生命力、敢于探索、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更寓意着新时代的中国正与亚洲、世界交融激荡,像浪潮一样奔涌向前。

  “开幕式的舞台美术是一场技术与艺术的双向奔赴。” 张亚丽表示,以水作为贯穿元素,将视觉与主题巧妙结合。

  为了让观众可以沉浸式体验、享受开幕式演出,创作者运用了总长度185米、高20米的超大网幕,其尺寸相当于9个IMAX荧幕,这是一次全新尝试,这套网幕也是迄今全球最大的荧幕。

  谈及为何使用超大网幕,在张亚丽看来,除了可以呈现出一场高端数字化的演艺效果,还在于网幕的自身特性,即透明度、稳定性、透风性等。

  “网幕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通透,这是其它材料所不具备的。”张亚丽告诉记者,设计师充分考虑到环形演出场地的实际,实现了让屏幕背后3万名观众可以全景观赏演出。据了解,这套网幕历经台风、暴雨、暴晒等恶劣天气的考验,画面效果未受影响。

  在舞台布景方面,一幅幅生动美妙的画面效果得益于超大网幕与地面屏幕、加之裸眼3D的视效和虚拟影像等设计的综合应用。舞台上的演员可以透过网幕看到观众表情,观众也可以通过网幕零距离观看开幕式。

  在整场开幕式中,不论是从演出主题、视觉形象,还是色彩、数字技术等的运用,以青绿色为主基调的生态之美随处可见。

  “开幕式以‘水’为艺术线索,借助视觉创造,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尊重,热爱地球家园、追求生态和谐的理想。”张亚丽介绍道。

  《水墨入诗画》《烟雨染江南》《山水共清晖》三个篇目中水墨山水画、江南采莲、游船驶入大运河、古今相会拱宸桥、空中立体飞旋的男女双人演员与浪潮互动、潮水退去,江边滩涂被刻画成为一棵生命之树,在江水的浇灌下变绿生长、吉祥物以潮水为情,以浪头为剑,奏响青春韵律、星光点点,白鹭翩翩起舞……

  “这是透过色彩描绘出的一幅和谐美好的生态文明画卷,既传达出了绿色办赛的理念,还把我国的人文之美、生态之美、体育之美尽情展现。”张亚丽感慨道。

  除此之外,以“数字烟花”取代传统的“实物烟花”、“数实融合”的点火仪式不仅是首次写进亚运史,也象征着绿色低碳与体育的融合。

  “这种数字烟花,是通过许多高科技手段的叠加运用来实现的。为了传达最佳视听效果,创作团队需要大量实地取景,如对钱塘江的建筑进行实时扫描和建模,采集烟花燃放的声音等,借助三维动画、AR等技术,从而实现视觉与声音的同步结合,把灿烂的烟花展示在观众面前。”张亚丽告诉记者。

  “这场盛会科技感十足。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超过1亿名‘数字火炬手’点燃主火炬的场景。”张亚丽激动地说。

  “首先主火炬装置的艺术性与技术性极高,由19根形态各异的立柱排列组合,寓意杭州第19届亚运会。点火之前,主火炬装置处于闭合状态,呈现出浪花样式,灵感源自钱塘江,装置表面材料选用镜面波纹的不锈钢,这又与主题自然呼应。”张亚丽介绍道,“其次,‘数字火炬手’与开幕式现场火炬手共同点燃主火炬的形式,更是科技智慧的体现。”

  “这是一场出色的开幕式,透过这扇窗,一个个文化符号、一个个绿色元素、一个个精巧设计,充分证明了我国科技与艺术融合发展的进步与水准,勾勒出杭州亚运会的独特韵味。”张亚丽表示。


标签: 责任编辑: 毕真
相关新闻
生态环境污染投诉请扫二维码 生态环境污染投诉请扫二维码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