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开化:为野生动物开辟迁徙通道

发布时间: 2023-09-25 14:34:52 来源: 浙江日报 记者 钱关键 通讯员 姚雪

  “这是我们首次为鸟类建落脚地,未来还会有更多类似尝试。”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苏庄执法所副所长武克壮日前对开化古田山小微生态湿地修复项目进行实地调查。他欣喜地发现,最近,这一带的白颈长尾雉、白鹇等野生保护动物明显多了起来。

  古田山小微生态湿地由38亩废弃旱田改造而来。修缮田埂、引入水源、撒下稻种,放入小鱼小虾。如今,这一湾被修复完成的湿地,逐渐成为各种鸟类一个重要食源地,成为它们在不同生存空间板块迁移、栖息的一个重要“跳板”。

  “在开化,像这样的湿地,在规划、建设中的还有多处。”武克壮说,这些湿地由钱江源国家公园、开化县林业局等不同部门主导实施,覆盖多个乡镇。等它们串珠成链,从空中俯瞰,就相当于在开化的各个生态板块之间为鸟类划出了一条条“迁徙通道”。

  山野中动物陆地通道也被逐渐恢复。近年来,开化通过退耕还林、下山搬迁、将道路恢复原貌等方式,逐步消除动物迁徙、栖息、繁衍的障碍。位于浙赣交界的何田乡际岭头山,是黑麂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前几年,当地一些村庄为修翻山公路,将山上、山下的上万亩森林割裂,形成多个“孤岛”,影响了黑麂等野生动物繁衍、迁徙。后来,钱江源国家公园和属地乡镇,将当地一条3公里长的机耕路进行生态恢复,打通了动物迁徙通道。

  “生态通道修复后,这两年,从江西境内到开化何田乡来的黑麂等野生动物明显增多,一些以前见不到的鸟类,也开始在这一带出没。”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科研监测中心副主任陈小南表示,动物光顾得多了,今年5月以来,他们还在当地增设了25台红外相机监测仪,更好地进行科研监测。

  作为钱塘江发源地,开化境内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完整性较高,珍稀濒危物种众多。最新的科考研究表明,开化境内累计记录生物物种639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植物1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植物115种。为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根据《开化国家公园城市总体城市设计》要求,未来几年,开化将以山体、水体为基础构建13条生物廊道,以串联国家公园、南华山、白石尖等县域内生态保护重要地区的生物通道。这些廊道串联了开化各个城乡生态空间,将为各类陆生动物、鸟类、水生动物等提供更优良的生存空间。

  “我们还联合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分别为黑麂和白颈长尾雉规划了多条有针对性保护措施的生态廊道,包括一条从长虹乡通到江西婺源县江湾镇东头村的动物隧道。”陈小南说,这两年,他们还通过农田地役权改革,让国家公园范围内的1200亩农田禁止使用农药、除草剂,以保护微生物、鸟类等生物生存环境不受人类活动过多干扰。

  环境好了,生物多样性家底日益丰厚,当地“两山”转化通道也不断被拓宽。今年,苏庄镇、齐溪镇等地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和休闲旅游,带动当地1万余户增收4000余万元。


标签: 责任编辑: 毕真
相关新闻
生态环境污染投诉请扫二维码 生态环境污染投诉请扫二维码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