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6类人员下沉,激活执法的“神经末梢”,明确生态环境领域269项事项

浙江“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成效明显

大练兵中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数量连续4年全国第一

发布时间: 2023-06-14 10:34:26 来源: 中国环境电子报 见习记者 王雯

  生态环境部近日通报了2022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活动评审结果,浙江生态环境厅获表现突出集体荣誉,全省10个集体和10个个人获表现突出集体或个人称号,获奖单位和个人数量连续4年全国第一。

  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屡创佳绩,是浙江省生态环境专业执法水平迈上新高度的生动注脚。全省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靠前帮扶指导企业发展,率先走出专业执法队伍“大综合一体化”改革示范引领的实践路径,执法体系更加完善、执法制度更加严密、执法效能更加凸显。

  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

  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在浙江已是一种常态。

  2022年,浙江“绿剑2022”生态环境执法专项行动交出了高分答卷,查处环境违法案件6577件,罚款金额6.06亿元,行政拘留220人,刑事拘留476人,执法力度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绿剑2022’是由省市县三级生态环境部门与公安机关联合部署、联合行动、联合督办、联合发布的专项行动,以‘清废’‘净水’‘蓝天’专项执法行动为载体进行的实战练兵。”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执法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行动围绕重点问题、重点环节、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采取“上下联动一体推进、部门联动形成合力、查处整改联动闭环管理、检查帮扶联动压茬推进、线上线下联动打击”的“五联”工作法,实施“靶向执法”。

  利剑出鞘,震慑常在。浙江省还对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行为重拳出击,部署开展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加强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的监管。

  未采样却有监测报告,近日,湖州市德清县就查处了一起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跨区域监测报告弄虚作假案件。今年3月2日,湖州市生态环境局德清分局执法人员对德清县某汽车设备回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业主单位)开展执法检查,发现嘉兴市某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检测机构)受业主单位委托开展2022年自行监测,监测报告显示,检测机构采样人员于2022年10月13日昼间和夜间对业主单位厂界东南西北4个点位开展了噪声监测。经现场勘察,业主单位厂区东侧和南侧紧邻河道,根本不具备厂界噪声监测条件,存在弄虚作假的重大嫌疑。

  德清分局立即与检测机构所在地生态环境部门开展跨区域联合侦办,牢牢固定了关键证据。3月27日,湖州市生态环境局对检测机构处罚款人民币6.6万元,对直接责任人员胡某某、姚某某各处罚款人民币1.76万元。同时,自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三年内禁止检测机构参与政府采购的生态环境服务项目。

  截至目前,浙江省已检查企业和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3431家,发现各类问题597个,行政立案127起,移送公安机关刑事立案7起,刑事拘留29人,行政立案数、刑事立案数均为全国第一。

  “今年,我们将持续推进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专项整治,坚决遏制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多发、频发势头,并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绷紧防风险、保安全这根弦,对突出问题、恶劣违法用重典、出重拳,使生态环境执法成为‘高悬利剑’,让排污单位‘不敢违法、不能违法、不愿违法’。”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郎文荣介绍。

  执法工作有“硬核”有“温度”

  企业违法手段更加隐蔽,执法监管范围不断拓展,如何提升生态环境执法效能?

  “全省纳入排污许可登记的企业共有42.3万家,但在编在岗执法人员数量仅有1800人左右,如果继续用眼看、鼻闻、耳听、手摸等老办法,像‘撒胡椒面’一样分配执法力量,难以监督到位、履责到位。因此,我们将数字化改革作为提升执法监管刚性和效率,解决基层执法力量不足、能力不够的关键一招和根本出路,在强化问题发现、重塑执法流程两个维度上持续发力。”郎文荣介绍。

  “这家重点排污单位企业入网口14时的总磷值出现均值超标,企业提醒信息已同步发送。”日前,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海宁分局工作人员通过“环保e企管”收到了一条来自系统的督办信息。同一时间,这家企业环保负责人也收到了预警信息,立即通知运维人员到现场处理。“这样的预警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企业负责人表示。

  打开浙江“环保e企管”应用平台,在线监控、排污许可、执法检查等环保业务数据,以及公安、电力、市场监管等跨部门数据正实时更新,对企业环境健康水平进行监控分析,从污染排放、执法监管、环境安全、公众监督4个维度,赋予企业“红黄绿”码并实施分色分级管控。在为企业污染防治装上“数字眼”的同时,“环保e企管”还开发了线上普法、在线诊疗、中介超市等功能,使政企沟通有了“联动网”。

  “为全力护航省委三个‘一号工程’,助力经济稳进提质工作,我们推出积分抵扣罚款举措,深化包容审慎监管、延伸柔性执法服务。截至目前,‘环保e企管’已向覆盖的20万余家企业推送103万余条预警提醒,发现交办案件线索227条,引导企业学法21万余次,34家企业通过学法积分抵扣罚款81.3万元。”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执法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浙江省还推出助企惠企政策,让生态环境执法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大局。

  去年以来,宁波市优先将“上市、拟上市、单项冠军等制造业‘四梁八柱’企业”纳入正面清单。生态环境部门对清单企业“无事不扰”,对其建立建设项目管理、环境信息公开等7个方面共18个不予处罚事项,同时组建专业化帮扶队伍为清单企业提供绿色体检和保姆式帮扶。目前,宁波市正面清单制度已在全省推广。

  下一步,浙江省将加强执法监管、行政处罚与环保信用评价、绿色金融激励等政策有效衔接,进一步完善正面清单企业名单,继续推行执法包容审慎,建立健全“轻微不罚、不当减罚”的柔性处罚执行体系,为市场主体纾困减负、增添动能。

  从“单一作战”向“协同并进”跃升

  “辐射安全许可证有没有申领?”“设备运行台账是否完整?”……近日,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桐乡分局联合桐乡市卫生健康局对桐乡市范围内使用射线装置的医疗机构开展了执法检查。执法人员在检查过程中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对医疗机构的环评、辐射安全许可证、场地等情况,逐条逐项检查,全面摸排隐患。共检查医疗机构3家,发现警示标签不规范等问题5个,执法队员均已当场下达整改意见,要求相关医疗机构按规范要求整改到位。

  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推动基层环境治理提质增效,这是浙江全省上下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中的一幕。

  “我们通过‘跨部门双随机’为涉及部门多的执法对象量身定制一套综合查一次的‘体检清单’,实现执法‘单一化’到‘服务监管执法一体化’的转变。本次联合检查,有效消除了医疗机构环境风险隐患,也避免了重复检查,极大提升了执法检查效率。”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桐乡分局执法人员介绍。

  以“大综合一体化”改革为契机,浙江推进执法体制机制变革重塑,实现了政府有为、企业减负、群众可感。

  印发《生态环境领域贯彻落实“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实施方案》,创新提出6类人员下沉方案,推动执法力量向一线倾斜,激活执法的“神经末梢”。同时,发布执法事项目录,明确生态环境领域269项事项,16项事项划转综合执法部门,29项海洋事项划转农业农村部门,31项事项列入乡镇执法基准库,厘清了部门层级间执法事项边界。此外,出台乡镇执法事项承接指引,紧贴基层乡镇街道实际,梳理明确生态环境领域乡镇执法承接条件,为其他执法队伍精准赋权乡镇提供示范参考。

  全省执法体系也日益规范。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机构规范化建设唯一试点为引领,浙江出台实施方案,明确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评价指标,印发建设指南统一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形象,明确调查取证场所、设备以及信息系统建设要求。截至目前,已完成4家市级、46家县级执法机构示范创建,新增执法装备3707台(套)、投入资金1.4亿元、落实统一标识63家、配备数字化标准办案区66家。

  “对标‘监管最严、服务最优、能力最强’的目标要求,下一步,我们将以‘大综合一体化’改革为牵引,以解决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持续做好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工作,打造改革深度融合、机制引领示范、队伍全面建强的行政执法改革典型范例。”郎文荣表示。

标签: 生态环境;执法;浙江省 责任编辑: 毕真
相关新闻
生态环境污染投诉请扫二维码 生态环境污染投诉请扫二维码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