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工业型城市如何与多样生命共舞?

宁波以生物多样性促进绿色共富

发布时间: 2023-05-25 10:31:51 来源: 中国环境报电子报 记者 江虹霖

  制造业是浙江宁波的立市之基,“港通天下”是宁波人的自豪。300多条航线联通、600多个港口,宁波舟山港成为全球首个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0亿吨的大港。近日在宁波举办的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中东欧商品进口订单首次超过100亿元。

  这座因港而兴的工业大市,看起来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并没有很强的关联。然而,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在这里诞生,象山人拯救抹香鲸的故事在这里书写,2023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主题活动在这里举办……

  这座工业城市以实际行动展示着“从协议到协力”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坚决,也回答了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城市发展与多样生命如何相处相依的命题。

  空间之问:工业用地紧张,该不该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腾地?

  北仑区是宁波舟山港的核心所在地,在这里发现了宁波市特有物种——镇海棘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列为濒危物种红色目录极危(CR)等级。

  5月初,今年第一尾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镇海棘螈在北仑区柴桥街道瑞岩林场破膜而出。

  很长时间以来,北仑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挽救镇海棘螈。从1996年当地建立镇海棘螈保护区至今,保护区面积已从最初的200平方米扩大到1.2万平方米。2020年,修建新的镇海棘螈自然保护地、人工蓄水池。2021年,“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镇海棘螈野外放归”活动举办,350余尾人工繁育的镇海棘螈被放归大自然。

  记者从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北仑分局了解到,今年,北仑区将建设以研学为目的的镇海棘螈主题馆,目前已处于立项阶段。

  问题来了,近年来,大批重点项目进驻北仑区,临港产业和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让土地尤其是工业用地日益紧张。如今还要继续建设研学主题馆,土地从哪里来?资金从哪里来?

  “事实上,我们用了一年的时间协调各部门工作。生态环境部门发挥统筹作用,协调自然资源部门解决用地问题,沟通企业解决资金问题。最终,一家国企愿意出让200亩土地并投资建设镇海棘螈主题馆。”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北仑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今年北仑区将投资上亿元建立生物多样性体验地。为何花大气力推动生物多样性一系列项目的落地?

  “一直以来,北仑区给公众留下的印象是重工业区,我们想打破这种固有印象。通过保护生物多样性,或许可以找到一条新的发展路径。”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北仑分局相关负责人坦言,关于生物多样性,过去只注重保护,镇海棘螈“藏”在保护地里、实验室中,公众甚至不知道号称“宁波大熊猫”的镇海棘螈长什么样子、在哪里生活。如今,北仑区想通过生物多样性教育,为孩子们种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种子。“我们知道自己生物多样性的本底资源相对不丰富,但我们的理念就是有什么就去努力做什么。”

  发展之问:是企业保护了白鹭还是白鹭护航了企业?

  记者站在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公司(以下简称镇海炼化)内,一侧是杜牧笔下的“白鹭图”——“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另一侧是巨大的炼塔油罐和密集的炼化管道。很难相信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在眼前共存且交相辉映。

  白鹭是生态环境的“检验师”,对于镇海炼化来说,白鹭在这里繁衍生息十多年,诉说着这家石化企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努力和成效。

  2007年,镇海炼化员工在厂区液化气装瓶站边的小树林里发现了白鹭的踪迹。自此之后,厂区建设坚持为白鹭“让路”。2014年前后,企业需要在白鹭园附近新建一条输油管道。为了不打扰白鹭,管道绕着白鹭园走,光是管道工程费用投资就增加了约300万元。同时,企业特意将项目施工时间安排在了白鹭南飞越冬的秋冬季节,原定一年完成的工期延迟到了三年后才完工。

  2020年起,镇海炼化分两期改造白鹭园,构建核心区、拓展区与辐射区“三区”生态。核心区面积从2200平方米增加到1.2万平方米,投放本地野生鱼种,通过自然繁殖逐步形成生态系统,丰富白鹭食物来源;拓展区对厂区塘下河、雨水沟清污分流综合治理;辐射区通过厂区绿色管廊带连通石化区,周边河流、湿地、滩涂让白鹭的食物来源范围更广。

  保护白鹭为镇海炼化带来了什么?“它们在这里安家的十多年,是镇海炼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镇海炼化宣传部工作人员感慨地说。

  作为国家首批8家环境友好企业之一,“废气不上天、固废不落地、废水不出厂”是镇海炼化的目标。近年来,通过打造“无废无异味绿色示范基地”、建立碳排放全过程管理工作流程、牵头创建“绿色石化产业链创新联合体”……镇海炼化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也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石化企业的“绿色担当”。

  “白鹭是提醒,是鞭策,是证明,没有绿色发展理念为基,我们不会走到今天。”镇海炼化宣传部工作人员说。

  价值之问:生物多样性能促进绿色共富吗?

  生物多样性值多少钱?这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要算的一笔“关键账”,也是一笔“复杂账”。但是在宁波市海曙区龙观乡,这笔账有了简单且直观的体现。

  在李岙村,数千户村民不仅用上了免费“光伏电”,还可以“晒着太阳赚钱”,出售绿电为村集体增收60余万元,4个“光伏村”每年减排二氧化碳4486吨。

  在中坡山森林公园,区别于捣碎蜂巢取蜜的方式,“全产业链中蜂生态平衡保护基地”负责人张海红采用“子蜜分离”养殖法,使蜂箱产蜜由10斤提高至15斤,户均养蜂增收30%。

  在宁波红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杨晋良的茶园,绿茶、红茶、白茶一应俱全,培育了不少全国金茶奖品牌,带动茶农收入增加30%—40%。

  “2021年,龙观乡10个村中只有两个村的收益达到50万元以上,而去年,我们10个村营收全部达到了50万元以上。”龙观乡党委书记虞挺告诉记者。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龙观乡的这些创业者多是外乡人,而能够让他们扎根在这里的真正原因在于,龙观乡依托优质的自然资源禀赋,探索出了一条生物多样性保护路径,并以此促进共同富裕。

  虞挺表示,生态保护高于一切是龙观乡的基本乡策。2007年,龙观乡明确绿色经济定位,一切规划建设为生物多样性“让路”,积极探索将生物多样性利用和保护纳入乡村治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全过程,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专家指导、企业加盟、群众参与、金融支持”的生物多样性发展模式。

  “我们愿意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者。”杨晋良对记者说,“我尝试建设了百草园等场景,吸引孩子们来研学,在实现生物多样性教育的同时获得一定收益。”

  研学教育在龙观乡已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发展路径。记者来到另一家研学教育营地——半山伴水渡假村。据这里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天约有700名学生进行研学,研学市场的火爆为这里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无论是依山而立还是向海而生,宁波市各区、市、镇都依据自身特色作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探索。他们的故事或许不够有特色,但却从侧面印证着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决心与行动。


标签: 生物多样性保护;宁波市;保护生物多样性 责任编辑: 毕真
相关新闻
生态环境污染投诉请扫二维码 生态环境污染投诉请扫二维码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