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用老家具、旧衣服、树桩竹梢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空间

宁海这个村把废物变成了艺术品

发布时间:2022-12-09 10:03:13 来源:宁波日报 记者 孙吉晶 通讯员 蒋攀 戴玙宸

32b21bb54a18d20326ca891308f2e4ce_9304587_bw-zhangwei_1670504724442_b.jpg

  村民在改造公共空间。(孙吉晶 罗孙志 摄) 

  昨日,在宁海县跃龙街道下枫槎村,“尽奇用——废物不废”行动点燃了村民艺术创作的热情,在村民沈玉燕家的一角,老家具、旧衣服、树桩竹梢等摇身一变,成了公共文化服务空间的独特元素。“我们带着村民用共创设计的方法,把家里的闲置空间改造成公共文化服务空间。”中国人民大学“小裤脚教授”丛志强团队成员段红娇告诉记者。

  据悉,“尽奇用——废物不废”行动是中国人民大学“小裤脚教授”丛志强团队社会设计的重要模块之一。该行动由专业的艺术设计人才与村民共同利用废旧衣物、绳线、方便袋等材料,运用编、织、勾、缝、贴、绣等技艺,进行创新创造。借助赋予“废物”新价值,培育村民的生态观,更新村民的“资源观”,学会用创新的眼光重识身边物品价值。同时,在共创过程中,培育村民的创造力、审美力和文化自信。

  邻居一起帮忙,婆媳、儿子、女儿共同参与空间改造,连小孙女也跑来给大家服务、搬椅子……当天的这一幕发生在村民陈掌娟开的“一面结缘”面馆里,大家一边进行“头脑风暴”,一边用废布料勾画一幅江南水乡图。看着自家的庭院一角“火了”,陈掌娟说:“没想到大家碰在一起,能做出这么美的作品,附近的村民都跑来拍视频发抖音。废物真有奇用呀!”

  “燕姐绣坊的证照都已经办好了,正在研发茶染系列的布艺文创产品,和大家一起在家门口赚钱。”沈玉燕利用“废物”把自家小院打造成了一个带有古建筑风格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她打算带领妇女刺绣团队发挥刺绣工艺特长,打响燕姐绣坊品牌。

  丛志强表示,将村民家庭私人空间转化为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将乡村低碳生活转变为文化体验经济的内容,正是探索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助力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下一步,团队将带领村民一起丰富空间使用功能,拓展多样化业态,大力发展庭院经济。

  去年8月,下枫槎村引入中国人民大学“小裤脚教授”丛志强团队和多位“乡建”艺术家驻村,打造“望府茶飨、自在曲水”IP,成功打造艺术节点17个、培育产业项目5个,成了远近闻名的“茶文化”艺术村。

标签:村民;公共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团队;艺术;刺绣工艺责任编辑:仲瑶卿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图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