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干化+高温焚烧技术,截至今年5月份,柯桥滨海工业区的浙江龙德环保热电有限公司共处置了36.37万吨印染污泥,在消化这些“废物”的同时,公司可对印染集聚区内的企业集中供热,发出的电还能卖给国家电网。
这样的循环经济产业,在绍兴迎来了春天。
4月底,绍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11个“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也是浙江省唯一一个试点城市。“无废城市”建设的重点在于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提升城市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这为绍兴的产业变革和绿色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固废处置利用大有可为
作为试点,国家对绍兴建设“无废城市”设置了比其他城市严格得多的考核指标,绍兴自我加压也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国家要求的22个必选指标和37个可选指标基础上,绍兴建立了包含22个必选指标、32个可选指标和8个特色指标的考核指标体系,覆盖了工业固废、建筑垃圾、农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危险废物五大类固废。同时,还将试点建设纳入各区、县(市)和相关市级部门的年度工作考核。这意味着,绍兴对固废的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的严格程度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这种态势下,绍兴对固体废物的监管正力求达到“无死角”的程度。
相关资料显示,我市现有的固体废物政策,涉及了“分、收、转、运、处置”等所有环节,覆盖了源头管控、收集转运、设施建设、监管执法全方位的制度体系。
一方面,绍兴要形成固体废物“无路可逃”的局面;但另一方面,绍兴对固体废物的处理能力仍有很大不足。
据了解,目前,绍兴工业固废虽实现全量无害化处理,但专用处理设施仍存在911.8吨的缺口,部分仍需依靠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处置。除此之外,低值垃圾、厨余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专用设施缺乏,农业废弃物未达到全量回收利用,危废焚烧和填埋占比较大,都是绍兴亟待解决的难题。
不过,难题也意味着巨大的机遇,绍兴固废处置利用也迎来了大有可为的时期。
前身为绍兴化工有限公司的绍兴凤登环保有限公司,2015~2017年新建“高浓度废液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示范装置项目”,进行企业转型技术改造。2018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1亿元,利润总额6000万元;2019年预计销售收入4亿元,利润总额8000万元。
“这并不是个案。”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固废处置利用的项目上马后,只要市场定位准确、渠道畅通,都有很大的盈利空间。
打通循环经济全产业链
不过,绍兴建设“无废城市”更大的问题,还不在于固废处置利用项目的短缺,而在于产业链的打通。
事实上,绍兴从固废产生源头到末端处理的全过程,每个环节都有着引人注目的成果。如今,绍兴各地已完成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分拣设施的建设任务,越城、柯桥、上虞、嵊州已投入运营。绍兴生活垃圾增长率逐年下降,已接近“零增量”。绍兴农药废弃包装物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3.6%。工业固废处置上,绍兴已建成污泥和一般工业固废焚烧处置企业7家,实现各类固废的无害化处置全覆盖和存量动态清零。
单纯从个体层面看,绍兴固废处理产业链上,也有着不少表现优异的企业。
在上虞,已经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众联环保有限公司,可以处理包括医药废物、农药废物等40大类共389小类的危险废物,公司还与高校合作,成立了浙江省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重点实验室众联环保分中心,共同研究开发固废前处理及焚烧配伍课题,研发废盐资源化及污染土壤修复课题。
在柯桥,去年,绍兴市再生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完成整体投运并网发电,并于当年底实现对外供电,截至今年5月底,该公司累计处理城市生活垃圾90.5万吨,发电上网2.9亿度,对外供热19.1万吨,实现对越城、柯桥两地生活垃圾焚烧处置。
在越城,绿斯达新材料有限公司拥有完整的生物降解塑料技术体系,技术全球领先,主要膜袋产品在堆肥条件下90天可完全生物降解,可以大大缓解城市“白色垃圾”问题,还有利于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目前该产品已经应用于中国、美国、意大利、印度、日本、芬兰、法国等全球多个国家。
“绍兴这样的企业还有不少,但要真正让它们协同起来,还有很多功课要做。”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认为,要打通循环经济全产业链,需要打造固废处理数据共享平台,让部门与部门、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信息共享互通有无。
从更高的层面讲,绍兴还要站在循环经济的角度对产业进行更深远的布局。
幸运的是,绍兴目前正不断深入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全面实施绍兴市“850”工程计划,2018年全年共安排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重点项目20只,实现总投资超45亿元。眼下,绍兴正全面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和循环低碳示范项目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2017年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列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重点支持园区,新昌工业园区列为浙江省第五批改造试点,柯桥滨海工业区国家级试点已经完成中期评估工作。
绍兴的循环经济已经渐成气候。
让绿色发展深入人心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的开展,为绍兴传统支柱产业的出路和环保等新兴产业的发展,送来了“雪中炭”和“及时雨”。
“要跳出固废处理抓固废处理。”市生态环境保护督查专员钱进说,“无废城市”的建设,产业是一条主线,产业培育和产业转型是牛鼻子,绍兴“无废城市”的建设要与绍兴产业发展方向一致。
在他看来,绍兴的“无废城市”要坚持产业复合,同步培育和引进上下游关联的企业,引进高校、科研机构,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固废经济;要坚持产城融合,把“治废”与“治城”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固废处理设施的去工业化,开展生态补偿金制度,变“邻避效应”为“邻利设施”;要坚持功能结合,大力培育绿色产业、绿色金融和绿色试点,强化法律保障、建立一个“无废城市”的法律制度体系,构建分工明确、职责明确、监管有效、运转规范的全方位覆盖的现代化监管体制。
事实上,在成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市之前,绍兴作为全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地,在破解固体废物乱倾倒难题上已经开始探索。目前,绍兴运用赔偿制度和实践来助推工业园区整合提升和印染化工电镀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已形成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绍兴模式”,为我市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夯实了的基础。
“这样的制度还会陆续出台。”钱进说,借助“无废城市”的建设契机,通过完善的制度、市场、技术、监管四大工作体系,绍兴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一定会迎来蓬勃发展的景象。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