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近日公布11个城市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如何提升我国有机固废处理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能力,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成为业界关注重点。
近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的 “2019年全国有机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研讨会”上,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戴晓虎认为,与大气、水污染治理相比,有机固废处理还需加强全产业链打造,重点发展单元技术的衔接及全链条解决方案,并利用科技创新,推动学科交叉成为未来有机固废技术创新的突破口。
针对我国有机固废领域“无废技术”发展前景,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伟分析,固废管理最应关注的是循环利用后的残渣部分,对应“零填埋”的无废技术是固废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
我国农业有机废弃物数量庞大,约占农村垃圾的60%以上,但主要处理方式还沿用古老的堆肥技术,不仅导致有机质浪费,还严重污染环境。对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席北斗指出,目前急需提升农林有机废物处理工艺的技术化、标准化和资源化水平,比如通过高温抗酸快速腐殖化、小分子碳调控等技术,将有机质高效腐殖化实现循环利用。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吴伟祥也认为,目前机器成肥技术普遍面临能耗过大、废水废气污染严重、肥料腐熟度极低、企业规模小而分散等短板,应加强相关研发,尽快弥补这些短板,在对环境无害化的同时,生产出品质过硬的有机肥。
据了解,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与同济大学联合主办,来自国内著名高校的环境专家以及从事有机固废处理的产业界代表作了149场主题报告,分享各自在有机固废处理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成功案例。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