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近日公布了重点区域2018-2019年秋冬季环境空气质量目标完成情况。数据显示,2018-2019年秋冬季,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以及汾渭平原的80个城市中,只有北京、沧州、济宁、上海等32个城市完成了PM2.5浓度改善和重污染天数减少目标,完成率为40%。
记者从生态环境部近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8年秋冬季以来,总体上看减排力度并没有减弱,相关措施也具有成效。但受厄尔尼诺影响,冷空气活动较弱,大气污染扩散条件较前两年明显变差,加上少数地方前期改善幅度较大出现自满松懈情绪,使得一些城市PM2.5浓度出现反弹。这充分说明了大气污染治理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攻坚进入深水区需要敢碰硬骨头
尽管迎来阶段性进展,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随着区域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大气污染物减排空间进一步收窄。进入攻坚深水区,地方政府更要咬紧牙关,毕竟逆流而上,不进则退。
安阳就是一个例子。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本次秋冬季重污染天数同比增加了36.8%,PM2.5平均浓度最高的城市依次是安阳、濮阳和石家庄,安阳同时也是重污染天数最多的城市。
实际上,这不是安阳第一次“榜上有名”。2014年,安阳曾因大气污染防治不力、整改工作进展迟缓、空气质量长期较差而被原环境保护部公开约谈。重压之下,安阳市委、市政府也花了大力气治理,大气质量一度出现好转。遗憾的是,好转趋势没能保持。面对焦化、煤炭等结构性“硬骨头”,安阳所下功夫不足,导致秋冬季又迅速被“打回原形”。
相较于安阳,此次“2+26”城市 PM2.5 平均浓度最低的城市之一济宁,近年来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成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为数不多完成PM2.5和重污染天数双下降的城市之一。
大气治理绝非一日之功,越是难啃的硬骨头越要真抓实干、敢于动真碰硬。
各地落实环保责任仍需加大力度
2018年,汾渭平原首次作为主战场打响蓝天保卫战,第一份秋冬季成绩单反映出这里的治理压力:重污染天数同比增加42.9%,11个城市均未完成重污染天数下降目标。面对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偏重的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在落实治理任务时,不敢动真格,对待问题纵容敷衍。
临汾是此次PM2.5浓度最高和重污染天数最多的城市之一。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临汾本应加强治理,切实行动。但根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山西省反馈的情况,临汾等地市对待督察整改态度不认真、不严肃,制定整改方案时照抄照搬;对煤质管控责任落实不力,民用散煤的抽查中,10个煤样有9个不合格。
这种敷衍整改走形式,不仅损害了政府形象,更反映了地方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存在责任不落实、不作为等问题。
今年4月,原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董一兵被任命为临汾市市长。临汾能否突出重围,摘掉污染第一的帽子备受各方期待。
此外,秦晋豫三省检察机关也公布消息,将在4月-12月联合开展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专项监督工作,用法治力量督促改善生态环境。
重经济不能松环保
长三角地区是主战场中唯一一个整体PM2.5平均浓度和重污染天气均下降的地区。41个城市中 ,有31个城市完成了PM2.5浓度改善目标。
然而仍需注意一个趋势:南京PM2.5浓度比北京高出3微克/立方米,苏州则与北京持平。像南京这样PM2.5浓度比北京高的长三角城市,共有25个。其中,阜阳、淮北和徐州等城市浓度最高,分别为82微克/立方米、81微克/立方米和81微克/立方米。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达、产业密集的区域之一,近年来,上海和浙江在大气污染治理中成效较为显著。这对江苏和安徽来说,是压力也是督促。
“十三五”大气污染治理目标要求,到2020年,珠三角区域要实现大气环境质量基本达标,长三角地区细颗粒物浓度要显著下降。
而今,珠三角已经提前稳定达标,未来长三角地区需要紧紧弦、加加劲,治理目标才能实现。尤其是重化工产业密集的江苏,要想达到预期的治理目标,就必须进一步努力。
面对当前形势,各地政府要对客观形势有清晰的认识,迎难而上,不容丝毫自满和懈怠。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