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视点
在生态环境“全球500佳”的柯桥区夏履镇,有一所小学很“绿色”:引天然井水冲洗厕所,在洗手池和便池中循环利用,一年节水近450吨;环境教育长廊里设置鱼缸,由孩子们管护,并做好日常观察记录;在校园内开辟“开心农场”,小学生变身“庄稼汉”,体验种植的艰辛与收获的快乐……
这所让孩子拥抱自然的学校,就是夏履镇中心小学。学校的“绿色实践”已延续24年,先后8任校长“接力”推行生态环境教育,从而带动学生整体素质优化。
教育改革吹响“绿色号角”
故事从1995年夏天开始,当时适逢教育改革,如何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全国的学校都在努力探索。作为一所山区小学,夏履镇中心小学教育基础薄弱,要想走出特色发展之路,谈何容易。
“改革,要从已有的资源里寻找突破口。”时任校长洪志明将目光转向校园外,他从夏履镇秀美的自然环境中获得灵感,因地制宜地启动了“生态教育实验研究”课题,提出“以全面培养学生素质为目标,改革生态环境教育课程,构建生态教育模式”的改革思路。
改革生态环境教育课程,洪志明从“渗透”二字入手。比如:学习《森林爷爷》时,可强调森林在战胜水、旱、风灾中所起的作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时,可告诉学生青蛙能防治虫害,是人类的朋友。此外,通过课外书画小组等活动,也可引导学生书写生态、刻画生态。
构建生态教育模式,是一项系统而持续的工程。如果将它比作一棵树,那么生态环境教育就是主干,德、智、体、美、劳就是枝叶,主干与枝叶血脉相通,从而达到开枝散叶的效果。1995年,“生态课”正式开课;1997年,校报《绿色明天》诞生,少儿生态研究院成立;1998年,乡土教材《生态建设读本》出版……生态环境教育体系逐渐丰满。
校园处处蕴含生态理念
从1995年至今,夏履镇中心小学的校长换了8任,学校也迁址到新校区,但生态环境教育的接力跑仍在继续。
生态厕所,是学校的环保参观点。门口用绿色藤蔓和盆景装饰,地面干净整洁,几乎闻不到臭味。学校德育校长周建国告诉记者,2015年8月,学校投资近20万元进行“厕所革命”,除了立面改造和内部装修外,还安装了节能小便冲水器、智能大便冲水器。厕所冲洗的水源,来自学校后园的井水。洗手槽与大小便池连通,洗手水可二次循环利用。
锄地、播种、填土、浇水……校园里的“开心农场”,种着土豆、大蒜、茼蒿等10余种蔬菜。周建国透露,老校区曾有一片“生态园”,设了葡萄架、鸟笼、鱼缸、养殖笼以及各种花草,野趣横生又寓教于乐。如今,新校区开辟的“开心农场”,由老师带领学生体验种植,既培养学生的综合劳动技能和观察能力,也让他们从小养成爱劳动、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好习惯。
类似的地方还有很多。在环境教育长廊里,有一排以班级为单位认养的鱼缸,小朋友会定期换水清理、观察记录;在“开心农场”旁边的小树林里,挂着许多小木屋或小草屋,这是学生为小鸟精心制作的窝;在学校餐厅里,有序排队、小声轻走、餐桌干净、光盘行动,已成为常见风景;在各个教室里,用垃圾分类换来的多肉植物,装点出美丽空间……
教育内容和形式更多元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校长李雅红告诉记者,今年起,学校开发一系列“大美夏履”拓展课程,将地域生态、历史文化都融入生态环境教育,让孩子们在毕业后仍不忘那一缕乡愁。
目前,学校已初步编写了《寻味竹迹》《茶韵幽香》《古桥碳画》《越王峥古村》《听听夏履古今事》等多本教材,后续还将编写有关夏履的古诗、古井、古树、古寺、古道等主题教材。“一到六年级的孩子,都会有相应的教材。”李雅红说。
走出校门的社会调查,近年来颇受学生欢迎。这项活动由少儿生态研究院牵头,学生根据感兴趣的课题,自主申报研究员。记者看到一份“走进莲东村 感受低碳生活”的调查报告,调查方案由学生自己设计,除了问卷调查,还有实地询问调查,他们详细记录了调查数据,分析后得出结论,还给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通过探索和发现获得启发式教育,会在学生心中烙下深刻印象,也将影响他未来的一言一行。”李雅红说。
这两天,李雅红还在酝酿一个新计划:将生态环境教育与夏履镇的美丽乡村推广相结合,让“夏履十二景”所在村的孩子担任旅游小向导。届时,可与夏履镇党委政府合作,由孩子们向游客推介自己的家乡。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