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垃圾分门别类后,孩子们纷纷变身改造达人,刷新旧物“颜值”;通过“小手拉大手”,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舞台剧、广场舞、培训活动渐次展开,散发出宣传辐射的“涟漪效应”……昨天上午,鄞州区教育系统举行垃圾分类现场会,把垃圾分类作为学子们的日常行为习惯培养。
潘火街道德培幼儿园开展垃圾分类教育已有4年,如何区分垃圾、改造垃圾已成为每个孩子的“必修课”。他们通过主题活动的实施,让垃圾分类生活化、游戏化、实践化。他们把垃圾分类知识融入学校教育之中,由孩子带动家庭影响社区,让垃圾实现从“白色污染”变为“绿色文创”。该园教师根据多年实践编制而成的《幼儿园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创新设计》,填补了国内幼儿段垃圾分类教材的空白。
“我会把罗汉豆剥出来放在锅里煮,把罗汉豆壳串在一起做烧烤,把破掉的豆壳扔进绿色的厨余垃圾桶里。”现场会上,德培幼儿园杨远辰小朋友这样介绍自己的心得。孩子们的破玩具、破图书和废弃的木材,则会被送到中四班——蚁哥修理铺,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男生们戴上安全帽、手套,有模有样地当起了木匠,女生们穿针引线修补起了破损的洋娃娃。园长黎芬说,一个孩子的背后是6个大人、3个家庭,我们希望通过一个孩子改变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区。
市机关第二幼儿园也是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学校,园长郭琦在现场会上分享经验:“环境在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不仅仅是传道授业的地方,更是当地文化文明的标志和象征。”
如今,通过孩子、家庭、社区上下联动、多点发力,垃圾分类正逐渐成为鄞州的“全民约定”。为了扩大“家校社”良性互动,鄞州于去年率先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学区化实施方案》,根据这一方案,在3年内,城区范围内的中小学、幼儿园,就近结对1至2个社区;结对的社区居民和学校师生,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达到100%,家庭成员垃圾分类参与率在90%以上,家庭源头分类质量优秀率在90%以上。区教育部门还将垃圾分类纳入中小学德育教育和文明校园评比,纳入《鄞州区中小学生习惯养成学段重点目标》,引导鼓励广大学子争做“垃圾分类好少年”和垃圾分类小志愿者。
今年,鄞州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将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常态化教育,幼儿园每周至少安排1个课时,中小学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学生进行教育和实践体验活动,并与德育教育结合,融入社会实践活动、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今年11月底前,鄞州区将创建6所宁波市生活垃圾“双百示范”学校、27所区级“示范学校”。教育部门还将征集学校垃圾分类优秀案例、教案、并汇编推广。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