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长三角区域治水一体化再拓“新视野”

从聚焦“水域”到关注“根源”

发布时间:2019-03-11 07:11:59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耿俪洳 通讯员 陈国香

  “水环境治理不仅是环境问题,实际上也是增长方式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虽然前期我们通过开展专项行动,在优化产业结构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难度依然很大。”……近日,由秀洲区、吴江区主要领导牵头,来自两地的经信、生态环境、水利、综合行政执法等多个部门的负责人针对目前治水中存在的一些情况进行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良策。

  从聚焦“水域”到关注“根源”,经过6年多的探索实践,“秀洲—吴江”合力打造长三角区域治水一体化基层样本,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新背景下开启新的篇章。

  毗邻交接的秀洲和吴江界河长达39公里。“因地理条件、历史遗留问题、管理体制限制等客观因素,在边界水环境治理上,我们经历了一段‘磕磕绊绊’的时期。”秀洲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水是流动的,污染物是漂动的,省际边界治水不可能只靠“单打独斗”。随着两地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深入推进,双方也清晰地认识到,深度联合、携手治理十分必要。于是,自2012年起,两地共同探索了一系列跨界联合治水机制。

  2016年12月,在中央全面推行河长制后,秀洲与吴江抓住契机探索建立了省际边界联合河长机制,打造河长制管理的升级版。同时,以联合河长制为基础,建立边界区域联合护水作战单元和联合河长联系网络,实现两地治水办、边界乡镇、边界村“三对接”,打破治水省际边界“藩篱”。

  2017年4月,秀洲区新塍镇与吴江区盛泽、桃源镇率先竖起省际边界联合河长公示牌,开启两地河长联合巡河、联盟协作的治水新模式。2018年初,王江泾镇“四位一体”办公室副主任孙琪在与盛泽镇圣塘村党委书记张晓峰到清溪河联合巡河时,发现当船驶过时,螺旋桨搅起河底的淤泥,船尾泛起黑色的水流。经过测量,两人发现河底淤泥的平均厚度达到了1.5米。

  “这条河恐怕有40年没清淤了。抬高的河床可能导致河道防洪断面过小,无法满足上游来水及片区雨季径流的行洪需求。”看着眼前的河道,两人不无担忧,并随即向各自的领导汇报,建议双方联合开展一次清淤行动。短短数月后,经前期协商对接,两地正式签订联合治理清溪河的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出资1亿元,携手实施清淤疏浚。

  挖掘机、垃圾车、清淤船全面出动,此后的清溪河上一派繁忙景象。2018年11月,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月,长三角区域(秀洲—吴江)一体化治水机制再深化推进仪式举行。两地再次携手,共同聘请58名联合河长。从“各聘”到“共聘”,模式的升级实现了河长间的联系更紧密,责任更好地落实。

  开展联席会商16次,解决大小问题30多个;开展环保联合执法10余次,解决各类环保问题20余个;省际边界水域18条河道(湖荡)聘任联合河长75名,实现全覆盖;国控王江泾断面3项指标由2014年的Ⅴ类水提升到目前的Ⅲ类水……数据是生动的记录。

  “深入推进水岸同治,做到外源和内源共治,才能更好地减少入河入湖污染。”该负责人表示。在当前大背景下,携手打造长三角一体化治水标杆,两地除推进原有机制长效常态外,还应持续创新联防联治合作新内容。

  据了解,在前期大力度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基础上,两地还将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智能制造产业培育等方面作出努力。秀洲区明确将坚持高质量发展导向,用好“破立并举”的组合拳,进一步加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力度,继续推进“低散乱”工业企业(作坊)全域整治,深入应用“互联网+”“机器人+”“工业设计+”“标准化+”“科技+”,推进传统纺织业向时尚化、规范化、新型化、高端化发展,向产业结构开刀,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标签:秀洲区;治水;联合;水环境治理;环境问题;吴江区;长三角区域;吴江;产业结构调整;负责人责任编辑:钱华良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