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下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莫照兰在审议发言时表示,目前我国渔业发展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应打造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等作用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同时支持山东建立中国南极磷虾渔业开发中心。
▶ 重视海洋牧场生态修复功能
近年来,我国海洋牧场发展迅猛。2018年10月召开的全国海洋牧场建设工作现场会指出,目前全国已建成海洋牧场233个,其中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64个,力争到2025年建设好178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到2035年基本实现海洋渔业现代化。我国将重点在近海“一带”和黄渤海区、东海区、南海区“多区”推进海洋牧场建设。
莫照兰从事海洋科研工作已有20多年,在她看来,我国海洋牧场建设进展虽然显著,但也出现了一些应引起重视的问题。
据她介绍,现代化海洋牧场是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养护水生生物资源、拓展海洋渔业发展新空间的有效途径。但目前,一些海洋牧场一哄而上,简单将牧场建设等同于投放人工鱼礁,过分强调牧场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其在保护和修复近浅海生态环境、养护水生生物资源等方面的功能。
当前,我国海洋牧场的建设理论和技术大部分来自于对日韩等国家的经验学习,缺乏自主创新和体系完备的技术标准。实践中,在关键与共性技术上未形成全面、系统、成体系的科研成果。
▶ 打造多功能现代化海洋牧场
为推动我国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她提出“重视加强海洋牧场关键与共性技术研究”,建议建立国家海洋牧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导全国海洋牧场科研,组织科技力量,整合资源,对海洋牧场建设关键与共性技术难题开展联合攻关,有效支撑我国海洋牧场科学发展。此外,充分发挥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优势,建立集合监测、科研、管护、补给、旅游等功能的海洋牧场多功能服务平台,打造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生物资源养护、渔业增殖、休闲渔业等作用的现代化海洋牧场。
针对海洋牧场“看不见、测不准、不可控”的海下生态环境,莫照兰提出建立海洋牧场信息化综合保障体系,建议综合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建立牧场水质监测、牧场环境灾害预警、牧场产品生产全程质量安全追溯和管理体系等信息平台,实现“可视、可测、可控、可预警”的海洋牧场观测网,打造生态安全、智慧透明的现代化海洋牧场。
▶ 支持山东建南极磷虾渔业开发中心
长期以来,深耕蓝色海洋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深远海渔业升级转型的步伐也正在加快。
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发展深远海养殖装备与技术,构建获取优质蛋白质的“蓝色粮仓”,是今后渔业养殖发展的重点。莫照兰介绍,深远海渔业资源丰富、营养丰富、绿色健康,比如南极磷虾可捕资源生物量约0.6亿吨~1亿吨,约等于目前全球渔业捕捞产量,磷虾油、蛋白肽、活性酶等可形成海洋生物新兴产业。
莫照兰在调研中发现,目前深远海渔业资源的规模化开发工程和技术与日本、挪威等国家差距较大,存在渔船装备技术基础薄弱、产业关键装备技术落后、资源研发程度不深、鱼类资源探查研究不足等问题。
为此,莫照兰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建议:支持山东建立中国南极磷虾渔业开发中心。通过建设该中心,推动高效捕捞与船载加工一体化专业南极磷虾万吨级船的建造与船队建设;推动集功能食品、特医食品和功能性养殖饲料等南极磷虾高值综合利用全链条一体化产业园建设;推动以南极磷虾高值化开发利用为主、涵盖极地海洋生物遗传资源和产物资源开发的极地渔业研发中心建设;推动南极磷虾渔业保障基地与集散中心建设等。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