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嘉兴港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以生态宜居为抓手,加快农村危旧住房改造,推进农村公厕改造和垃圾分类,实施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大幅提升。
保安全除隐患,嘉兴港区农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近年来,港区大力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进一步完善危房隐患排查机制,将农村危房排查纳入网格巡查,开展地毯式排查,共排摸户数2936户,总建筑面积约35.49万平方米。
在具体实施中,港区创新危房的解危方式,在原有腾空、维修、加固、翻建、变形监测等解危的基础上,增加提前进公寓房安置的解危方式,实现危房彻底解危,保障住房安全。去年,港区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嘉兴市下达的农村危房治理改造两年任务,位列全市第一。
小厕所连着大民生。2018年,港区大刀阔斧地实施农村公厕、旅游厕所改造提升,促文明优环境,农村生态环境日益提升。根据计划,港区总投资约70万元,马家荡村2座、黄山村1座、长安桥村1座、染店桥村1座、先锋村2座、雅山村1座,乍浦镇6个行政村共有8座农村公共厕所实施改造提升。
“农村公厕改造要做到布局合理、保持卫生整洁、实现环保美观,最重要的是方便使用。”港区规划建设局副局长王加平说,“围绕上述要求,我们因地制宜,采取独立式公厕改造为主、附属式公厕改造为辅的方式分步实施,目标是全面消除露天公厕、旱厕、棚厕,并建立长效保洁维护机制,进一步提升农村公共设施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美丽乡村。”
2018年11月底,随着雅山村公共厕所改造工程顺利完工,港区范围内8座农村公厕已全部完成改造,提前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记者看到,改造完成的港区农村公厕有简洁明朗的,也有白墙黑瓦仿古风格的,内部设施也用上了感应水龙头、无障碍设施等,建设档次丝毫不亚于景区公厕。
近年来,港区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设施建设,提品质强管理,农村饮用水实现“城乡同质”。从2013年起,港区乡村水厂全部纳入一体化供水系统,农村饮用水达标人口覆盖率、农村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农村供水工程水质达标率均达到百分之百。
2018年,港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维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并实现与省市监管系统互联互通,实现“建好管用、群众满意”的目的,终端出水水质得到较大幅度提升。同时,港区大力实施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暨城乡供水一体化供水管网改造工程,第一阶段改造完成了长安桥村等自然村的老旧管网;第二阶段正在实施过程中,计划于2020年全部结束,目前基本改造完成山湾渔村和雅山新村的老旧管网。
随着农村环境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如今的港区农村已不再是垃圾乱堆,这得益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实施。“前几年,乍浦镇已实行垃圾密闭运输和存放,农村环卫保洁也采用了‘户集、村收、镇运’的模式,将生活垃圾收集至各村垃圾中转房,初步改变了城乡环境卫生面貌。”乍浦镇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长时间受生产、生活习惯影响,要改变村民乱扔垃圾的习惯,使垃圾从“随手扔”到“随手分”、再到懂得“怎么分”的转变并不容易。
2018年,黄山村是乍浦镇垃圾分类试点村。垃圾分类工作开始后,该村就通过组长会议、保洁员会议、党员会议进行宣传,利用各种资源挨家挨户巡逻、宣传垃圾分类,还组织每天与农户接触的保洁员到农户家里宣传垃圾分类。黄山村党委书记徐卫东说到宣传垃圾分类工作信心满满,“这是推动干群关系、邻里关系迈向新层级的助推器,我们在村民中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手册,营造了垃圾分类的浓厚氛围,使全村家家户户实现了垃圾分类。”
如今,港区农村在原有的“户集、村收、镇清运、区处理”四级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模式基础上实行“户粗分、村细分、镇指导、区监督”的分类模式,农户在简单做好“可腐烂垃圾”和“不可腐烂垃圾”分类后,由农村专职保洁员收集后再分类,最后运往镇环卫所进行处理。目前,港区农村已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在政府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港区的农村人居环境干净整洁,这正顺应了广大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农村‘颜值’越来越高,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舒适、幸福。”嘉兴港区相关负责人说。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