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以协商共治推动乡村有效治理

发布时间:2018-11-25 09:27:42 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金水法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治理有效作为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重要内容,并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然而,当前一些乡村依然存在党组织涣散、村民自治制度运转不畅、村干部能力跟不上村庄发展和村民诉求不断增强的要求、群众获得感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为解决这些问题,绍兴市柯桥区以协商共治为切入口,建立“村事大家管”制度,打造“枫桥经验”的升级版,积极探索新时代乡村治理新模式。

  一、始终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理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创新治理理念和措施予以积极应对。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新时代乡村治理指明了方向。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指导下,社会治理必须坚持共享发展。共享,是共建才能共享发展的成果;是发展成果全民共享,不是少数人或一部分人的分享;是全面的共享,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建设取得的成果;是渐进的共享。

  柯桥区始终秉承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理念,不断推进基层治理创新以适应时代的要求。20世纪60年代,绍兴总结提炼的“枫桥经验”,至今依然是基层治理创新的典范。按照“枫桥经验”的指引,柯桥区坚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积极转变干部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社会治理的制度建设,向民众赋权,推动基层的协商共治。

  二、科学界定乡村协商共治的界限范围

  行政化并非社会治理的灵丹妙药。“管得多未必管得好”,政府社会管理与基层自治的边界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时代的要求不断调整的。

  柯桥区划出了协商共治的边界:凡上级党委政府布置的工作任务,村两委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以及突发性事件,不在协商共治的范围,由村两委直接管理;村民的民事诉求和特别关乎村民切身利益的村务,尤其是近年来群众比较关心的村级财务、物资、小微工程项目、卫生保洁、征地拆迁等热点问题,均在“大家管”范围内。“村事大家管”的清单包括选人用人、投资理财、财产处置、民生实事等四大块,小到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大到村级项目招投标管理、财务管理、村级办事人员的任用、集体资产、救助救灾等,做到百姓烦事大家管,村务大事大家管。

  新时代基层治理绝不是政府包揽一切,行政手段包打天下。而划出“村事大家管”的范围,列出协商共治的清单,是基层治理从理念层面走向操作层面的关键环节,它推动村民自治制度不断完善。

  三、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协商平台

  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着陆”,需要建立切实有效的协商共治平台。柯桥区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的协商共治平台。为解决在外经商、打工的村民参与村事管理的难题,村两委建立微信群、公众号等线上参与平台,及时发布村两委正在开展的工作、财务公开等信息,并围绕征地拆迁、小微项目建设等,让村民表决、建言献策和监督村集体的工作。同时,针对不会使用手机的村民,村两委设立了“村长茶室”,村两委成员轮流坐班,接待群众,听取诉求和意见。

  为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柯桥区积极推动村干部转变工作作风,要求村干部把“听、记、问、诺、答”五步工作法运用到群众来访来电的处置中。按照谁接访、谁办理、谁担责的原则,来访村民走进“村长茶室”,接待的村干部给村民递上一杯茶水,倾听群众的诉求,当场能够解决的问题当场解决,当场不能解决的,做好相应记录,交村两委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集体商议解决,村内解决不了的,向上级相关部门反映并及时协助相关部门解决。“村长茶室”和五步工作法使村民反映的问题件件有记录、有承诺、有结果,可查可追责,村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闻不问、漠不关心、敷衍塞责的情况减少了,村干部的工作作风改善了。

  情感是维系乡村共同体的重要纽带,在村庄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杯茶、一支笔、一个本子,认真听、认真记、仔细询问,村民切身感受到了尊重和重视,村干部也理解了村民的诉求,这个过程不仅解决了眼下的复杂问题,还拉近了干群关系,修复和增进了共同体的情感和共同体的韧性,为解决明天的问题做好了铺垫。

  四、完善基层民主协商的决策机制

  好心却办成了坏事,是乡村治理中常遇到的现象。如何把良好的意愿转化为切实有效的结果?建立健全民主协商的决策机制,把民众的参与和村两委的决策有机结合,实行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柯桥区创新三级协商决策机制,进行增量改革,让乡村治理制度运行起来。一是创新三级协商决策机制,即村民参与评议、点赞指数超过一定标准的事项,经党员、村民代表、群众骨干参与讨论评判、点赞指数超过一定标准的事项,提交村两委集体研究讨论,超过半数通过即成决策。同时,试点村还把村级重大项目建设纳入“重大村务大家管”,实行投票决定。二是实行增量改革,在党建统领下,除了继续完善村民代表大会、村民自治制度以及网格化管理制度,还探索建立户长大会、乡贤理事会制度,通过增量改革,将乡村既有资源组织起来、利用起来,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支撑力量。

  新时代乡村有效治理需要党建引领,探索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在村级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过程中,尤其需要将乡贤作为一支重要的力量纳入乡村治理的过程中,通过完善乡贤参事会制度,使之在党的领导下成为乡村治理和村民自治制度的有效补充,不断提高乡村社会的内生能力,使乡村治理规范有序,充满活力。

  五、持续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监管机制未得到有效运行是乡村治理遇到的突出问题。为克服乡村治理中监管依据不足、监管主体缺位等问题,规范协商共治的流程,实行合作监管,是推动乡村有效治理的重要内容。

  柯桥区除了继续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制度外,还通过创新“村事大家管”制度,扩大村务监督的范围,拓展村务监督的主体,健全村务监督的制度。一是明确和扩大村民监督的范围,将11大类36条的清单作为村民监督内容,把这些事项的管理权、决策权、监督权交还给群众,建立群众协商共治的平台,真正使群众成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乡村治理的参与者、社会事务的监督者,最大限度调动群众协商共治的能动性、创造性,提高群众的获得感。二是扩大村务监督主体的范围。村务监督的主体不仅包括监督委员会的成员,还包括村民代表、乡贤以及普通群众,他们对村级事务全程监督,能够做到发现问题可投诉、工作进度可质询、工作绩效可评判。三是创新激励机制。以户为单位,把村民的环保卫生等工作与集体发放的福利挂钩,使村民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

  “村事大家管”是村务监督制度的重要补充,它培育了村民的民主精神,让群众受到民主技术的训练,使民主从理念走向实践,乡村共同体的凝聚力也不断提升。

  简言之,柯桥区“村事大家管”的实践表明:新时代的乡村治理应该以人民为中心,秉承开放共治的理念,切实转变工作作风,重心向下,积极探索有效治理的载体和实践模式,实现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和乡村治理体系,进而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作者单位 柯桥区委、区政法委

标签:乡村治理;村民;治理;村干部;新时代责任编辑:钱华良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