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洞头蓝色海湾整治助推乡村振兴

黄沙变“金沙” 渔民乐开颜

发布时间:2018-10-08 06:21:44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邓国芳 通讯员 钱飞琴 王艺

  浙江在线10月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邓国芳 通讯员 钱飞琴 王艺)10月7日晚,随着夜幕降临,温州市洞头区东屏街道东岙村的海湾沙滩上,前来游玩的人群逐渐散去,但村东头的那排渔家乐,红灯笼早已点亮。美味海鲜摆上餐桌,秋风吹拂着小小的海湾,食客们的欢笑声不断传来。

  一直忙里忙外的村党支部书记林振平,顾不上歇歇脚、喘口气,又带着几位志愿巡逻队队员来到金黄的沙滩上,顺手捡起果壳、纸屑等少量垃圾:“这片好不容易修复的沙滩,就是东岙人的‘金山银山’,我们一定要尽力保护好。”

  的确,沙滩就是东岙人的希望和财富。据统计,沙滩修复前后的两年来,东岙村旅游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民宿从13家崛起为64家,渔家餐饮从3家发展至14家,实现渔民转产就业120人,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增长100%,村民年人均收入增长12%。

  修复一片沙滩,激活一个村庄,这是东岙村的故事。不久前,它作为一个鲜活案例,登上中国太平洋学会在洞头举办的蓝色海湾国际论坛暨蓝湾建设现场会,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肯定。蓝色海湾整治的洞头经验,亦随之走向全国沿海各地。

  不为修复而修复

  9月29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全国生态状况变化遥感调查评估显示,全国生态系统格局整体稳定、局部变化剧烈,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持续改善,但同时也提到:自然岸线和滨海湿地持续减少。

  “海岸线资源极其宝贵,无论是沙滩或礁石,一旦遭到破坏,修复就要付出巨大代价,甚至根本无法修复。”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余兴光对记者说,正如生态环境部所披露的,我国海岸线资源保护形势十分严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部署,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将“蓝色海湾整治”列为“海洋重大工程”之一,旨在改善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恢复和提升生态功能,整治修复海湾、滨海湿地等重要生态环境的受损区。

  “2016年初,我们就已启动蓝色海湾整治项目。得知原国家海洋局要在全国寻找蓝色海湾整治的试点城市,我们立即积极申报。因为方案完备、思路清晰,成功成为首批18个试点城市之一。”洞头区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李昌达说。

  令洞头人兴奋的是,因为项目申报成功,他们可获得3亿元的海域海岛保护补助金。加上区级财政投入,他们总计可投入4.76亿元,专门用于蓝色海湾整治项目。“这是洞头历史上额度最大的补助项目。如何用好这笔资金,我们慎之又慎。”李昌达说。

  两年后的9月26日至27日,中国太平洋学会在洞头举办蓝色海湾国际论坛暨蓝湾建设现场会,向全国沿海城市推荐洞头的成功经验。

  “洞头区的做法非常出色,是因为它把海洋环境生态修复,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让百姓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参与者,不仅有力地推动了生态保护,还促进了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的发展,”余兴光说,“不能为了修复而修复。”

  走出海岛“两山”路

  记者了解到,洞头实施的蓝色海湾整治,共包括三大板块,其中,海洋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5700万元,主要用于海洋环境跟踪监测、污染整治和洞头中心渔港、东沙渔港的清淤疏浚;沙滩整治修复工程总投资9000万元,重在整治修复东岙、中心渔港海岸沙滩;海洋生态廊道工程总投资32900万元,主要是建设海洋生态廊道,实施沿岸特色景观提升,建设湿地公园,改善人居环境。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3.25亿元。

  “后两项工程,都与海岛渔村的振兴息息相关。”洞头区区长林霞说,他们将打造花园村庄、建设“海上花园”与实施蓝色海湾整治有机结合起来,修建起11.4公里长的“东海第一临海悬崖栈道”,修复了早已沦为碎石乱滩的东岙沙滩,将沿线小景区串珠成链,达到“盆景变风景、黄沙变黄金”的生态增值效应。

  这个过程中,他们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海岛特色,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的新路子。

  东岙村的蝶变就是一个缩影。村民江团告诉我们,他家在海边有栋占地80平方米的三间两层小楼,原先租金每年2000元都没人要,沙滩修复后,租给别人开渔家餐馆,年租金已猛涨至6万元。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越来越多村民回乡创业。在外经商的颜峥嵘回到家乡,先后在蓝色海湾整治区域创办两家“左舍”精品民宿,今年又在筹建第3家民宿。

  元觉街道花岗村,是一个面朝大海的古渔村。这两年,因为蓝色海湾整治和花园村庄建设,一栋栋石头屋、古祠堂、古街巷被修复、重建,海岛渔村特色得到最大彰显,并受到了外来工商资本的青睐。一家公司投资6500万元,对20幢石头屋进行开发利用,打造“花田花地”精品民宿,不仅每年为村级经济带来20万元租金收入,还相应解决了45位村民的就业问题。

  据统计,蓝色海湾整治区域内,渔家民宿达151家、2265张床位,占全区的61.63%,户均年收入超10万元,两年来村级经济收入增长100%,村民人均收入增长12%,成为洞头振兴海岛的先行之地。

  重塑人海新关系

  过度捕捞带来海洋渔业资源的枯竭,为此,国务院安委会从2011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一打三整治”,各地政府也鼓励渔民弃船上岸。这个向来“靠海吃海”的群体,不可避免地遭遇了转产就业的难题。

  余兴光说,从洞头实践中,他们清晰看到,修复后的沙滩和岸线,在乡村旅游业风生水起的今天,成了新的更好的海洋资源。统计显示,两年多来,洞头已有1053位渔民成功转产就业。

  林振平告诉我们,东岙村有636户、1868人,村民世代从事海洋渔业,实施“一打三整治”后,许多渔民上岸转型,最后剩下30%的村民在捕鱼,其余40%转为近海养殖,30%从事运输业。“但就在两年间,这个就业结构状态就被改变了,如今我们70%以上的村民都在参与发展乡村旅游业!”他说。

  换种方式来“吃海”,人们对海的态度悄然变化,和谐的人海关系正在形成。为守护好1.8万平方米的沙滩,东岙人自发组建志愿巡逻队,维护沙滩上的清洁卫生、游乐秩序。“和十几年前不同的是,再也没有村民来挖沙偷沙了,大家都知道沙滩的珍贵。”队员王岁青说。

  今明两年,洞头区将投入8000万元,逐步修复韭菜岙、沙岙、西山头、凸垄底等沙石滩,预计修复面积达8万余平方米。通过整治修复沙滩,集聚旅游人气,促进渔村旅游业发展,走在海岛特色的“两山”路上,洞头人自信满满。

标签:海湾;沙滩;修复;整治;海岛;村民;生态环境;余兴;海洋环境;人海责任编辑:陈秋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