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我在宋畈小学任教,经常到彭川村去家访,那时候的彭川村容村貌很不如人意。”9月7日,记者来到常山县辉埠镇,在宋畈小学退休教师徐德河的陪同下,走进彭川村。但见,昔日的违章猪圈、牛棚和杂物房拆除后,已建成文化广场;原本狭窄的小道,已变成了宽阔整洁的大路;在绿化带、公园旁是一幢幢漂亮的楼房。
88岁的徐德河见证了彭川村的大变化。他说,以前的村道既狭窄又高低不平,泥沙、垃圾比比皆是;村里厕所多,终日臭气冲天,苍蝇蚊子满天飞;鸡狗到处跑,粪便到处拉,又无人打扫。
“近年,村‘两委’干部发动群众迁移了路边厕所,修村道,还安排人员每日勤打扫,保持路面整洁卫生。接着通过‘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使得原先脏乱差的村貌焕然一新。”
彭川村距离常山县城13公里,与东鲁、桐村、宋畈村相邻,有人口3266人、户数962户。
聊起村庄之变,彭川村的村干部王荣军告诉记者,改革开放40年来,村庄有三大变化:一是经济发展,村民变富了。分田到户,解决了村民吃饱饭的问题,但出行却一直不方便。原先村民到宋畈村是走田埂的,近几年,修了村道,现在村民走的是柏油大路。“小时候,有一辆自行车就十分高兴。到现在,家家户户有电动车,60%的家庭有了轿车。”上世纪八十年代,村里有一批人到外打工,经过多年拼搏,有50多个村民成了商用制冷设备生产和销售的老板,年产值约5亿元。他们返乡办了五六家企业,吸纳了几百个村民就业,每人月收入四千元到上万元。
二是文化活动多,村民精神面貌新。以前,文化活动少,村民忙着解决温饱。2014年,彭川村投入40万元,建了文化礼堂和一个文化广场。2015年和2017年,村里成功举办两届“村晚”(村春节联欢晚会)。2018年,村里举办“幸福爷爷、快乐奶奶”欢乐圆桌宴活动,近400位老人与广大乡贤们欢聚一堂,大家品美食拉家常,营造了一种孝敬老人的新气氛。
三是公共设施投入多,村庄变美。原先的田埂路“变身”柏油大路,村庄道路四通八达,小车开到家门口。由乡贤出资70万元,在昔日的小学原址建成一个高端的居家养老中心。村里拆了60多个旱厕,推行生猪禁养、垃圾分类,环境变干净。村里还投入300余万元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起了绿道网、景观带。目前,彭川村正在建一个白虎口公园,结合苗木种植、民宿开发,搞活美丽经济,以乡村休闲观光旅游等产业来带动村民增收。
“我在村里教了一辈子的书,亲身体会到40年的巨变。”74岁的村民江明祥教了40年的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江明祥白天出工、夜里教扫盲班。虽然他整天干活,赚的工分不少,可由于一家有7口人,所以还是生产队的“超支户”。“我从1968年开始当民办教师,一直到了1990年才转为公办教师。” 江明祥告诉记者,改革开放后,家里分到3亩地,就能吃饱了。而转正后,第一年他拿到的月工资是275元,之后逐年加工资,收入就多了,一家人能吃得更好了。到2005年退休,他每月工资有3700多元。“现在,我是玩得开心。”他说,今年8月,他刚到黄山游玩回来;等12月,他儿子还要带他去香港旅游。现在,他儿子在宁波办了个旧货市场,生意不错。
这些年,村党员、干部在村庄建设发展中起到了主心骨作用,村庄变美了、群众变富了、干群关系更融洽了。“以前乱搭乱建多,把道路‘逼’得越来越窄,车子根本开不进,亲戚朋友也不好意思带进来。现在道路通畅了、环境清爽了,车子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了,亲戚朋友来了脸上也有光。”江明祥说。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