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养猪村“变身”风景村

发布时间:2018-09-04 08:58:29 来源:衢州日报 记者 胡宗仁

  荷塘、凉亭、水库、山林,彩色水稻、大棚猕猴桃,还有一幢幢别墅式农房,这些元素构成了一个美丽的新农村。

  “40年,尤其是近几年,村庄真的大变样了。”9月1日,在衢江区莲花镇西山下村,75岁的村民余志祥告诉记者,之前的西山下是个养猪大村,全村80%的农户以生猪养殖为主要收入。养猪虽然鼓了村民的钱袋子,却污染环境。如今,村里通过“五水共治”、“赤膊墙”整治、生猪禁养、“三改一拆”等工作推进,村庄变干净、变美了,还搞起乡村旅游,成了一个风景村。

  西山下村是莲花镇的“西大门”,村域面积5073.6亩,其中耕地3254多亩、山林1290亩。全村共有人口1868人,户数580户。

  西山下村的田地多,余志祥17岁到生产队劳动,从一天拿2分工分,到拿5分、10分。他说,以前种田除虫是插烟秆的,害虫多,水稻的产量低。那时,生产队上交的征粮任务重,到分口粮时,经常用玉米、番薯折成稻谷来抵口粮。他家6口人,在青黄不接时,靠番薯、玉米勉强支撑度日。

  “分田到户,温饱问题就解决了。” 余志祥说,一家老少从早到晚全在责任田里干活,要种两熟水稻,一熟油菜(或小麦)。水稻产量高,为了堆稻谷,他于1983年造了一幢5间的砖木结构农房。随着生活条件好转,1992年余志祥又建了幢两层的空心楼板房。两个儿子成家立业,他把两幢房子分给儿子。“现在,我与妻子轮流到儿子家吃住。”

  如今,余志祥的大儿子是个泥水师傅,小儿子在莲花现代农业园区包田种草莓,日子越过越红火。“这几年,村里的新楼房多了,大家的生活条件比以前好多了。”吃了晚饭,余志祥就沿着平坦的村道散步,呼吸清新空气,享受宁静的田园生活。

  “以前,家家户户养猪,村里污水乱流,臭气熏天。”79岁的徐康华当了多年的生产队长,见证了村庄的变化。徐康华回忆,在大集体时,种田需要挑粪肥田,因此村里的露天厕所多。当队长十分辛苦,徐康华从早上5点钟起床,就忙着叫一个个社员出工。“以前,不管下雨还是大太阳每天要出工,妇女也一样。”可由于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生产“磨洋工”,水稻产量低,加上生产队的征购任务重,收的粮食绝大部分都交公粮了,农户吃饭成问题。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户的粮食没地方堆。” 徐康华勤劳持家,辛苦带大两个小孩,并在8年前花50万元建了幢别墅,前后有庭院。他说,女儿嫁人了,儿子大学毕业后自己创业,收入不错。“村里生猪禁养后,空气好、路干净,像花园一样漂亮。”

  “我是村里搞生猪整规时,临危受命当上村支书的。”村支书余建军告诉记者,上任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家里的10头母猪、100多头小猪卖了,把猪栏拆了,然后才召集村“两委”干部开会。在余建军的带领下,村“两委”干部带头卖猪拆房,并一起去做工作,经过大半年的努力,全村共拆除猪舍21710平方米,削减母猪1800余头,并在当年完成了无猪村创建。

  猪不能养了,老百姓靠什么赚钱呢?当时,村子边上的农业园区正在打造4A级旅游景区,余建军就想着要把村子整一整,也搞起乡村旅游。2016年初,西山下村通过污水治理、猪舍转型、危旧房改造等途径,变废为宝,打造了五色莲花池景区,办起了民宿农家乐。通过两年的努力,成功创建省3A级景区村、市级农家乐集聚村。目前,村内有农家乐、民宿9家,共计40余个床位。种植莲花100多亩,年产莲子6000公斤,还生产莲子酒、荷叶茶等农副产品。村民不仅收入高了,还实现了村庄产业的转型升级。

  “改村提升,为的是把村庄建得更美。”余建军介绍,今年,村里要着力做好“一园三村”乡村振兴精品示范区建设、一村六美、创意农业、全域环境大整治、全域旅游推进等各项重点工作。截至目前,已投入资金600多万元,美化村内庭院100多个、进行房屋外立面改造提升4万多平方米、建设公园1个;流转土地360多亩,进行彩色水稻种植,已初具成效。同时,打造一条莲香风情街,挖掘莲花文化,吸引更多人气,让更多村民吃上生态饭。

标签:水稻;记者;山林;康华;村庄责任编辑:陈秋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