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加快补齐短板,构建良好水环境

宁波市人大常委会为余姚市防洪排涝工作出良策

发布时间:2018-05-14 07:08:24 来源:宁波日报 记者 吴向正 通讯员 陈 斌

  

海曙区龙观乡山下村河道(陈建安 摄)

  余姚市姚江干流防洪整治工程(陈建安 摄)

  日前,宁波市人大常委会视察防洪排涝“2020”行动计划实施工作。(朱勤锋 摄)

  2013年“菲特”强台风给余姚等地带来了重创,尽管已过去数年,大家记忆犹新。宁波是一座“拥江揽湖滨海”的城市,市民在享受江河湖海便利的同时,也一直深受台风暴雨带来的水患困扰。

  防洪排涝工程不仅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如何更好地构建良好的水环境,让企业和百姓免受洪涝灾害?市人大常委会把听取和审议防洪排涝“2020”行动计划推进情况报告作为今年一项重点监督内容。在3月份举行的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在前期实地视察和座谈调研的基础上,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余姚市防洪排涝“2020”行动计划推进情况的报告,市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员会通过系列调研和深入分析,也提出了相应调研报告。

  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和主抓手,维护规划刚性,加大对非法侵占、填堵河道行为的执法力度;同时,要抓节点、保重点,千方百计解决要素保障问题,加快推进骨干工程建设,确保在今年主汛期前有更多的项目投入使用、发挥作用;另外,还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密切关注天然滞水区域大幅减少的趋势,加快规划建设蓄滞洪区,探索建立占补平衡和利益补偿机制,恢复顺应自然调控能力。

  加快补齐短板为民造福

  余姚市实施防洪排涝“2020”行动计划

  宁波地处浙江东部,陆域面积9834平方公里,其中以象山港北侧山脊为界分两个流域,北部为甬江流域,集雨面积约5860平方公里(包括姚江上游绍兴上虞区约218 平方公里),南部均为独流入海区。甬江流域是宁波最大的流域,也是经济社会较发达、人口较为集聚的区域,防洪排涝任务相对较重,独特的三面环山一边临海的地形地貌和姚江、奉化江两江汇流甬江出海这一相对较为单一的排水条件,决定了甬江流域极易遭受台风带来的风暴潮影响,引发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

  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流域洪涝治理工作。这些年,余姚市编制了《甬江流城防洪治涝规划》《宁波市区河网水系专项规划》等,不断完善“上蓄、外挡、中疏、下排”为重点的防洪治涝工程体系,有力提高了全市的防洪排涝能力。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围绕中心工作,充分发挥立法保障、监督支持、决定支撑和代表的主体作用,每年都会选择适当的方式,选取不同的角度和议题,接续推动防洪排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但是,当前余姚市仍然面临十分严峻的防洪排涝形势:河道越来越少,湿地越来越少,工程用地越来越少;小雨大洪几率越来越高,治水成本越来越高,治理难度越来越高。为了建成与余姚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防洪排涝减灾综合体系,加快补齐防洪排涝短板,2017年,市政府全面启动实施防洪排涝“2020”行动计划,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全力推进余姚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根据该计划制定的总体目标,防洪方面,到2020年,中心城区防洪达到100年一遇,县城达到50年一遇,重要集镇达到20年一遇。排涝方面,到2020年,城市达到20年一遇,农村重要区域为10年一遇以上。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中央新时代水利方针为指导,坚持“规划引领、问题导向,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因地制宜、全面发动,排蓄结合、加强管理”的基本原则,全力谋划六大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到2020年,全面推进“洪水蓄分工程、洪涝分治工程、平原排涝河道工程、分级保护工程、山区镇村防洪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等六大工程建设,全力实施21个重大防洪治涝项目,加快2项重大专题研究,计划完成投资330亿元。

  根据市政府报告和市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相关调研,自去年4月以来,余姚市防洪排涝“2020”行动计划实施进展总体比较顺利。截至今年3月,全市累计完成投资121亿元,约占计划总投资额的37%。防洪排涝“2020”行动计划确定的21个大类51个子项目,35个已开工建设(其中7个已完成),15个正在开展前期工作。2项重大专题研究中,1项已形成专题研究报告,另1项正在抓紧启动。

  当前哪些问题亟待解决?

  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深入调研找“症结”

  3月下旬,在集中听取市政府面上工作情况汇报的基础上,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余红艺,副主任王建康、胡谟敦带队,常委会组织部分组成人员、市人大代表、有关专(工)委委员及有关专家,分三组赴余姚、慈溪、海曙、奉化、江北、镇海等地开展视察。视察组围绕法律执行、规划实施、项目建设等重点,采用面上听、线上查、点上看等方式,全面了解防洪排涝“2020”行动计划实施情况。

  在视察中,视察组巡河道、下工地,实地察看了慈溪四灶浦南延(新城河)拓疏工程、余姚北排工程和余姚城区堤防工程等,召开多次座谈会,听取了海曙、江北、奉化、余姚、慈溪等地关于贯彻实施防洪排涝“2020”行动计划情况的汇报,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年来,余姚市防洪排涝‘2020’行动计划各项工作推进有序,成效明显。”视察组认为,“但对照中央新时代水利工作要求、法律法规规定、市委‘六争攻坚、三年攀高’决策部署,当前余姚市防洪排涝工作在资金保障、土地指标、政策处理、调蓄能力、工作统筹、防灾减灾意识等方面,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根据“2020”行动计划安排,2017至2020年全市防洪排涝项目总投资约330亿元,这些资金主要通过市县两级财政安排、贷款融资等渠道解决。在当前财政资金紧张、政府举债不断规范、融资渠道不是很畅的情况下,不少区县(市)反映,项目建设资金存在较大缺口。再加上水利项目投资回报率低、回报周期长,社会资本参与度较低,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比较突出。

  重大项目的土地指标需由省里统筹解决,周期长、难度大。而水利项目又属建设用地,用地需求大,自我平衡难,不少还涉及耕地,如姚江流域治理“6+1”工程需征用土地近1.34万亩,奉化葛岙水库需4750亩,余姚北排项目需6000多亩等。占补平衡指标需由宁波市及相关地区解决,而各地本身指标就极为紧张。据了解,因为土地问题,姚江二通道(慈江)工程、余姚扩大北排工程、北仑平原排涝工程等一些项目受到影响。

  一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涉及沿线两岸或周边的移民安置、企业和民房拆迁、文物保护、桥梁改造等政策问题,处理时间长、难度大。如奉化葛岙水库工程需要移民5000人左右,东江剡江奉化段需要拆迁企业几十家、民房几百户,宁海清溪水库工程在水量分配、下游补偿等问题上各方尚未协商一致,鄞江堤防整治工程涉及它山堰和梅梁桥等文物保护,余姚城区包围工程三期、慈溪平原北排工程、江北镇海东排工程都因政策处理问题,施工进度、完工时间等面临滞后。

  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路面硬化、湿地弱化比较突出,小河小湖被侵占、填堵、淤积等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全市整体水面率降低,天然滞水区域大大减少,水域调蓄能力持续降低,“小雨大洪”现象时有发生。据初步统计,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城区水面率下降20%到30%。另外,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水稻田面积减少,农业大棚面积增加,减弱了农田蓄水滞水能力,增加了河道行洪、城区防洪的压力。

  一些区县(市)的部分项目规划与宁波市级规划存在出入,如奉化柏坑水库扩容工程,东江上游段、海螺畈、斯张滞洪区等,给项目审批带来影响。水利建设涉及水利、建设、城管等多个部门,利益主体多元,管理多头,具体项目规划和建设中的部门化、碎片化现象依然存在。水利工程很多是线性工程,由于各地拆迁补偿标准不一等因素,影响工程整体进程。

  “菲特”强台风以后,由于各方重视和水利工程发挥作用,近年来余姚市虽有险情但基本无大灾,导致部分基层干部出现麻痹思想。一些群众把兴修水利、防洪治涝、抢险救灾看成是政府的事,缺乏防灾抗灾主体意识,过度依赖政府,存在“政府干、群众看”的现象。

  加快推进防洪排涝“2020”行动计划实施

  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提出“妙策良方”

  加快推进防洪排涝工程建设,除水害、兴水利,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实事大事。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余姚市防洪排涝“2020”行动计划实施情况的报告。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等对下一步加快推进余姚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提出一系列意见建议。

  “要加快防洪排涝工程建设进程,提高流域综合防洪减灾能力。根据流域地理特征与洪涝特点,采取‘上拦、外挡、内疏、下排、适当中滞’相结合的综合措施,进一步加快流域内库、堤、河、闸、泵和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杨小朵建议,要加强城市排水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做好城市防洪排涝工作。根据宁波城市台风暴雨及洪涝潮灾害特征,按照城镇排涝标准对市区排水系统进行合理规划,及时疏浚河道,疏通排水管网,确保排水设施良好运行。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王乐年建议,要系统谋划、分项推进“2020”行动计划确定的21个大类项目,未立项的抓紧立项,已立项的抓紧开工,已开工的抓紧建设,确保重点项目按期推进。对一些骨干工程,要坚持能快则快、能早则早,最好能在主汛期来临前完工投用,避免出现因为一项工程建设滞后而影响全局的情况。

  市人大代表王文成说:“以前水利建设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现在水利建设投资很大,涉及面很广,甚至建设运营管理还要政府贴补资金,加强运营管理更显重要,这不仅关系到投资回报,而且关系到投资效用。水库的管理如采用企业化管理,可大大节省管理费用等。”市人大代表罗进提出,过去在城市建设中占用了许多小河小湖,不仅影响市民生活,也影响城市排涝能力。今后能恢复的要尽量恢复,新建项目涉及河道湖面的,要严格禁止违规填埋建设,最起码要占补平衡,填多少挖多少。同时严格把关河道改建项目,实施改道审批制度,确保发挥排涝作用。

  在审议中,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还建议,要坚持依法治水,进一步加强对防洪排涝工作的领导,切实增强法治理念。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意识,认真贯彻执行水法、防洪法和省市有关地方性法规,严格依法推进防洪排涝各项工程建设,严格依法开展防洪排涝各项工作,真正做到依法治水、依法管水。要加大水利、城管、建设等部门综合执法力度,防止“九龙治水”,坚决遏制非法侵占、填堵河道等行为,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自觉维护规划刚性,强化综合规划与专项规划、市级规划与各区县(市)规划之间的衔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要结合城市总规修编,及时完善甬江流域综合规划、甬江流域防洪治涝规划,提升规划的有效性。

  要坚持综合治水,统筹做好跨区域流域管理工作,实现城乡治水“一体化”、全市工作“一盘棋”。要针对问题找对策,突出问题导向,梳理分析项目审批、政策处理、移民安置、要素保障等工作环节存在的困难和矛盾,以解决问题为突破口,精心研究,精准施策,为工作顺利推进扫清障碍、排除困难。要确保质量强监管,始终将工程质量放在首位,严格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规划设计、项目施工、竣工验收都要坚持高标准,建设标准、技术等级、运营管理都要保证高水平,项目招投标、工程建设、资金使用等都要做到严监管,确保把每一项工程打造成为优质工程、安全工程、廉洁工程。更加重视水利运管体制的探索创新,切实提高投资效用;更加重视规划的科学引领,构建防洪排涝安全保障体系、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和水生态安全保障体系。

  要坚持合力治水,进一步打好防洪排涝攻坚战。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按照市委“六争攻坚、三年攀高”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项目争速要求,拿出“争”的精神、“拼”的勇气、“抢”的劲头,大干水利,快上项目,加快推进计划实施,早日兑现对全市人民的承诺。各区县(市)要按照既定的任务书,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着眼大局、真抓实干、合力治水。要强化要素保障,通过优化财政资金使用方向和支出结构,优先保障防洪排涝工程建设资金需求,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针对资金不足的情况,应捏紧拳头、集中力量,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创新水利投融资机制,要多途径拓展筹资渠道,引导和吸纳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努力缓解水利建设资金压力。要内挖潜力、上争指标,积极研究提出水利工程建设用地指标管理建议,争取国家和省里支持,努力解决水利项目土地指标不足的困难。要强化社会参与,加强宣传引导,增强群众防洪治涝意识,提高群众防灾减灾能力。在全面实施“河长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社会化参与机制,定期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治水护水”活动,引导更多的群众参与治水,努力形成全民治水、全民管水的工作格局。

标签:排涝;防洪;2020;行动计划;人大常委会责任编辑:朱斌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