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出来的水,跟井水一样清。”站在柯桥区柯岩街道路南村的示范田边,今年69岁的农民韩秋华颇为自豪。据他介绍,这片示范田下约1米深处,埋着8条精心设计的排水沟,农田退水,只需打开出水闸门,土壤中的水便会慢慢渗漏下去,再通过暗管排到鉴湖江中。在渗漏过程中,一部分肥料、农药便会“截留”在农田里,实现减污增效。
这项技术叫做农田暗沟滤排水减污增效综合技术,今年年初被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列入《2018年度水利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指导名录》,发明者就是柯桥农民韩秋华。早在1977年时,他就发明了3款农田滤排水暗沟,就是现在这项技术的原型。
“在排水不畅的平原冷浸田、低洼田,这项技术特别管用。水稻分蘖期,农田里水越少,通透性就越强,水稻扎根就越深,产量会增加。”韩秋华说,这项技术还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能“减少面源污染”。2015年,韩秋华在湖北省咸宁市的示范田接受了一次效果试验,其中一项结果显示,滤排后的水比直排水总氮含量减少138%。
“暗沟滤排技术在农田种植管理上进行了创新改革,不仅能减污增效,而且没有明沟,不占用耕地面积,更适合农业机械化、规模化发展。”柯桥区水电局总工程师来移年告诉记者,去年他向省水利厅推荐这项技术后,获得了相关专家的认可,专家们再向上推荐,今年水利部将其列入了技术推广目录中。
2012年,韩秋华成立了一家农业科技公司,自此一直致力于推广这项技术,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一来中国的规模化农业水平较低,而这项技术一次性投资较高,农民难以承受。二来政府欲出资补贴,也尚无科目可对口。”韩秋华希望政府能够给予更多支持,让这项技术加速普及应用,真正为农民增收、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