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历史上的四川成都河流澄碧,鸟语花香,清新雅致,舒适宜人,素享“天府”美誉。如今,成都正在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提升城乡生态环境质量。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新时代里,1600万蓉城民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探索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之路,努力绘就美丽山水城市崭新画卷。
提高政治站位
向环境要潜力
近年来,成都市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紧紧围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目标,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局的突出位置。成都以强化西部经济、科技、金融、文创、对外交往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五中心一枢纽”功能为抓手,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全力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成都全方位提升城市能级、变革发展方式、强化环境管理、完善治理体系、提升生活品质,把新发展理念转化为城市建设发展的生动实践。在不断深化对经济发展规律、城市发展规律认识的同时,各级党政部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群众需求为根本取向,以市民满意为根本标准,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城市工作目标,持续改善民生福祉,全面提升社会大众的环保获得感。
2013年以来,成都城乡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全面打响,累计投入生态建设和污染治理资金达到428.9亿元。成都先后获批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以及国家低碳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成功创建14个国家生态县、193个国家生态乡镇、5个国家级生态村、61个绿色社区,顺利通过创建国家生态市技术评估,生态环境质量得到稳步改善。
创新体制机制
向制度要保障
挺立潮头面向未来,成都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发展思想、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怎样才能确保首位城市的带头、引领、辐射作用充分发挥?
立足新的起点和历史机遇,为实现城市健康永续发展、奋力开创治蓉兴蓉新局面,成都“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类指标占比超过30%;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铁腕治霾、科学治堵、重拳治水、全域增绿“三治一增”重要举措,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城市发展战略谋划重点;全市环境保护大会系统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按照“勇于先行先试、深化改革创新”的原则,成都着力统筹谋划生态环保顶层设计,先后制定出台《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实施意见》《成都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编制完成《成都市环境总体规划(2015—2030年)》《成都市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规划》《成都市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等,着力构建与城市“三步走”发展战略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框架体系。
成都分类制定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及治霾、治水、治堵、增绿、治土“十条”,广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650”工程、水污染防治“626”工程、土壤污染防治“620”工程,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努力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
通过全面落实新环保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制定出台《成都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成都市兴隆湖区域生态保护条例》《成都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办法》等11部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成都建立起四级网格化监管体系和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工作机制,乡镇环保机构实现全域覆盖并延伸至村(社区)。
为全面降低区域污染排放负荷,成都以深化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合作为突破口,不断建立完善平原经济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合作机制;积极会同周边相邻城市广泛开展务实合作,加强岷江、沱江等流域生态功能保护共治共建;加快构建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机制体系,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支持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定实施生活垃圾跨区(市)县处理、环境空气质量等激励机制或补偿办法,在全省率先设立集体公益林(地)市级生态保护资金、退耕还林市级补贴专项资金,2013年以来累计发放2.1亿元。
加快绿色发展
向环境要效益
为了加快实现生产更加科学高效、生活更加绿色低碳,成都打破“摊大饼”城市圈层发展形态,重塑城市经济地理空间格局,科学配置城市经济增长的资源要素。结合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主体功能区定位,合理确定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开发强度和产业结构,坚持以水定人、以地定城、以能定业、以气定形,大力实施“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战略,加快构建与生态资源禀赋、环境承载容量相适应的城市空间结构和产业体系,有效形成“中心城区+郊区新城”的空间层次。
成都累计完成近3000台燃煤锅炉淘汰或清洁能源改造,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1.4万余家,淘汰黄标车12.04万辆,全面供应国五标准汽柴油,1577个符合条件的建设工程项目全部安装扬尘在线视频监测设备。2017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35天,同比增加21天,PM10、PM2.5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3.7%、10.2%。
基本完成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市级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356万吨/日。2017年全市国、省考核断面中,岷江外江岳店子、青白江三邑大桥断面达Ⅲ类标准,府河黄龙溪断面、新津老南河大桥断面、沱江宏缘断面水质分别由2016年的劣Ⅴ类、劣Ⅴ类、Ⅴ类改善为Ⅴ类、Ⅴ类、Ⅳ类,江安河二江寺氨氮、总磷浓度分别下降16.2%、45.7%,毗河二桥氨氮、总磷浓度分别下降17.2%、44.8%。
成都加快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强化静态交通管理;全面推广小街区规制,实施中心城区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加快公交都市建设,构建市域高快速路网体系。目前,成都地铁通车里程达到196公里,在建超过350公里,公交出行分担率达47%。
此外,成都还加快推进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环城生态区、天府绿道、熊猫绿道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深入推进大规模绿化全川成都行动。经过多年的努力,成都森林覆盖率已达到39.1%,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3%,累计建成公共绿道2007公里,今年计划建成绿道约1600公里。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