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探索治水2.0时代的有效途径

发布时间:2018-03-12 06:47:47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王玉宝 张萍 俞熙娜 刘健

  浙江在线3月1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王玉宝 张萍 俞熙娜 刘健) 浙江,以水而名;文明,因水而兴;人民,依水而居。然而,天下至刚者莫若水,天下至柔者也莫若水。于是,我们看到了水污染的反复性和水治理的复杂性。特别是在当今中国也包括浙江,整个产业结构未根本转变、城市化快速发展之际,治水如何夯实阶段性整治成效,进入制度化自我良性循环的新境界,这是一个时代课题。

  近日,记者选择杭州市江干区的水污染治理作为一个观察“标本”。在与区委书记滕勇一起蹲点走访调研时,我们多次观察到、了解到水治理的这种反复性、复杂性。比如,影响水质的因素较多,有的河道几天前还准备申报三类水,但是进一步检测时水质已“变脸”。再比如,城市人口密度大,生活污染物多,有时候一场倾盆大雨就会改变一条河的“命运”,令其重回污染。我们与滕勇一起走访笕桥港河道时,也体验到这份“尴尬”。原本治理得还不错的河道,在我们刚走近河岸时,就呈现出一段浑黄的水流,其他河段的水质也颜色偏深、能见度差,低于大家预期。虽然水质突然变差的原因是与周边的施工以及河道流动性差有关,但此中反映的水生态脆弱性却十分明显。

  江干的治水有其特殊性。江干大规模统一性治水已有五年,成效显著。然而,江干本身的断头河、河道断点较多,这为水质提升带来难度;江干几乎处于整个杭州水系的末端,城区的很多河道经过调配水之后,水流重新通过江干回流到钱塘江,过境污染几率大;江干与余杭、上城等其他城区河流的交集较多,现有河道中跨区河道12条(含市管),占比高达1/5以上,对跨区域协调提出了更高要求。

  唯其治理难度大,更凸显长效治水、根本治水的迫切性。通过与滕勇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走河堤、察水质、访百姓、问河长、看进度、究问题、求解法,我们不求彰显江干治水的突击性整治做法,更侧重于发掘这个治水标本中蕴含的制度性、科技性、机制性、创新性元素,凸显那些要实现长效治水必须破解的难题,以期为所有正奋战在长效治水路上的地方提供借鉴。

  标准要先行。在一起走访调研中,滕勇不止一次向我们谈到一个观点:“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一流的政府也要做标准。”到底一条河流算不算污染,需不需要反馈问题,治到什么程度,这必须有一个清晰标准。有了这个标准,巡河的人员、监督的百姓、督查的官员,就有了统一的“话语体系”,也就为治水画下了“红线”。我们在走访中感受到,江干治水一个很大特点就是在“标准化”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这个标准就是“五化两好”一体化河道治理标准,即河面河岸洁化、河道设施序化、河道沿线绿化、沿岸灯光亮化、开发沿线文化和基础设施完好、配套设施完好。目前,这套标准已经被杭州市推广。滕勇甚至有一个“雄心”,期待有一天这个标准能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城市治水的标准。

  打好“两场仗”。江干区的治水工作人员告诉我们,面对水污染,江干着力打好“人民的战争”和“科技的战争”。前者是发动全民参与治水,特别是建立起运转有效的“民间河长”制度——江干有一位“无声河长”张海清的护水事迹,已经两次得到省委书记车俊的批示表扬。后者是利用高科技手段治水,把治水纳入智慧城市建设。比如,一条河道发现了排污,但污染源到底在哪里有时并不明确,甚至需要监管人员挨个掀开窨井盖查看,这大大制约了治污的效率。在这方面,江干今年将创新引入100套智慧监测助手液位仪,以及能“透析”脏水的多相微滤设备等。人防加技防,赋予当代治水者事半功倍的利器。

  跨区域协作。仅仅治好门前水没用,各自为政的治水势必面临失败。近年来,江干主动与周边城区对接,签订备忘录,建立层层对接机制,设立微信群信息联通平台,共同巡查、同步治理、相互监督……那么,这些协作究竟是暂时性的权宜之计还是形成了扎实的制度,是否会因政府换届而失效?我们从基层治水人员那里得到了信心满满的肯定答复。应当承认,这些基层创新,确实有效杜绝了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

  要害处加力。治水,一些关键问题必须解决。就城市治水而言,一个就是雨污合流问题,还有一个是地下管网滞后。特别是前者,极大地放大了城市污水总量,必须破解。在这方面,江干已经立下“军令状”,今明两年将全区22个单元所有住户和共建单位进行雨污分流设施改造。此举一旦实现,将极大缩减江干的城市污水量。同时,将污水治理与涉及7000多户的城中村改造“三大战役”相结合,同步铺设大口径排污管道,为一体化治水新模式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浙江经济发达,传统发展模式的旧账一笔勾销并不容易。浙江的治水者还要加速奔跑,去拥抱更多大禹式治水精神和现代化治水思维,将治水进行到底。


标签:治水;江干;长效;水质;有效途径责任编辑:朱斌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